继美团骑手被困之后,饿了么骑手“死”在系统里。

最近,外卖小哥在送外卖途中猝死,仅得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的讨论还没完,又出现“自焚讨薪”事件,饿了么再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难看出,骑手争分夺秒背后,是外卖行业激烈竞争的直观表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平台争夺市场的决心。

然而,距离饿了么立下“提升市场份额至50%以上”的flag已过去两年,仍未实现。可见,即使一线骑手在外拼命,也一定能扛起巨头背后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色打工模式,全职“临时工”

拼多多事件还未平息,又一起猝死刺激到大家的神经。

一位43岁的骑手韩某伟,在配送当日第34单外卖时,不幸倒在途中,再也没起来。

饿了么方面表示,该员工与平台并无任何关系,出于人道主义只能补助2000元。

可想而知,回应一出被网友们骂得狗血淋头,眼看舆论无法逆转,被迫出面道歉,称将拿出60万抚恤金。

经过最近几次事件,有个细节想必大家有所注意,那就是巨头们的“兼职岗位”好像特别多。

比如,前几天负责拼多多知乎账号的“临时工”才背完锅,现在穿着工作服,由系统派单,给饿了么用户送外卖的骑手,也跟平台没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畸形劳动力模式。

按道理,若人手不够,一般会扩大编制,招聘更多正式工,而大佬们却选择外包给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为什么?
自然是省钱!其次,脏活累活、背锅顶包都可以让临时工担着,何乐而不为。

央视记者曾卧底暗访过某环卫工人,正式的员工挂名拿钱,每月4200元,外包临时工人只有1500元。

也就是说,正式工啥事不干还能躺赚2700元,看得科技君都想去抓个人顶包。

饿了么上甚至有“特别提示”:众包配送,不存在雇佣关系,相应责任均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承担。

说白了,打工人是资本逐利的工具,“工具”一旦报废,自然失去作用。话虽不好听,但是这个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搬到现代依然适用。

悲剧背后,巨头的成长焦虑

前面提到,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们,其实承载着平台对市场份额争夺的焦虑。

外卖,作为本地生活最好的切入点,这块蛋糕巨头们势在必得。

以阿里为例,为跟美团对决,先后重启口碑,收购饿了么,又收购百度外卖,再促使饿了么与口碑合并。

不过,频繁布局之下,效果并不理想。

2018年,饿了么投入10亿补贴,立下将市场份额提升至50%以上的flag;2019年,再次发起暖冬计划,对用户和商家分别开启补贴与费率优惠。

真金白银开路,短期确实有效,可仍无法撼动美团在市场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Trustdata发布的报告,2020年Q1美团外卖交易额占比67.3%,饿了么仅为30.9%,与“小目标”相差甚远。

对比2018年Q1,美团外卖份额是54%,饿了么为35%,百度外卖占5%。

数据说明一切。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后,2020年8月,饿了么再掀价格战,宣布“百亿补贴”计划,并称将成为常态化补贴行动。

可见背后阿里帮扶的决心,也能看出饿了么头上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的战争,早已不只是外卖业务的竞争,更是阿里和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和电商领域的攻防战。

不过,阿里想在本地生活上打败美团,就跟后者要在电商上逆转局势一样,短期内绝不可能。

因此,这注定会是一场无法速胜的持久战,两位巨头不如端正自己的经营模式,为长期良性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科技君还对所有奋斗在互联网企业的打工人说:比起努力赚钱,更要保重身体,毕竟钱留不住,只有身体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