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伊势级战列舰其实是日本从英国获得金刚级战巡的技术图纸后,融合此前河内级战列舰的舰体设计而成的战舰,本来计划是和金刚级一样一个级别建造4艘战舰。但由于是在金刚级战巡的舰体基础上通过缩短舰体增加装甲厚度得来,而且还多出了2座主炮,所以导致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暴露出很多毛病,所以就需要重新设计修改,1号舰扶桑号在1912年3月就已经开工,但3、4号舰直到1915年5月才开工建造。由于两者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日本海军决定另起炉灶,直接把3、4号舰定为伊势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成之初,两者都是采用英式上层建筑,是典型的英式三脚桅杆,所以两者的外形特征都极为相似。不过既然是经过修改,那肯定是有不同的地方了,所以我们就通过下图来找不同吧。从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扶桑级和伊势级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那就是3、4号炮塔的位置不一样。扶桑级的3号炮塔在一号烟囱后面,4号炮塔在二号烟囱后面,3、4号炮塔之间隔着一根烟囱,并且4号炮塔的位置明显高于3号炮塔的位置。而伊势级则将3、4号炮塔直接移到烟囱后面,并且这两炮塔采用了背负式的炮塔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样的改动主要是针对扶桑级的中部锅炉和弹药库隐患进行改动,因为通常的威胁只有锅炉-弹药库,但从上图得知,扶桑的2座主炮夹在2个锅炉区之间,这就使得其锅炉-弹药库-锅炉-弹药库的威胁增加了1倍。一旦这个位置被击中就有可能报废弹药库和锅炉,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伊势级将3、4号炮塔挪到锅炉后面。而且扶桑的火炮指挥所不好调配,在射击时往往采用2+1+1+2的射击方式,这极大影响了火炮的射击效率,所以伊势直接将3、4号炮塔的指挥归属后桅的火炮指挥所控制,虽然也是采用延时射击的方式,但2+2+2的射击方式在效率上要优于扶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此后,扶桑级和伊势级都进行了改装,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上层建筑。在建成之初扶桑和山城的外形是一样的,不过后来在1930~1933年的第二次改装中两者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其中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舰桥的构型和3号炮塔的朝向。随着远程炮击的发展,火炮的极限射程已经在视线之外,所以通过飞机侦察炮弹落点,为火炮的弹道修正提供侦察。一开始计划是将水上飞机弹射器安装在3号炮塔上,但发现操作空间与动线会被狭窄的空间干扰,于是索性将炮口后面朝向的3号炮塔改成炮口朝前。而为了给炮口超前的3号炮塔俯仰让位置,所以扶桑号的舰桥底部不得不进行收腰设计。但是后面发现这样的设计也不理想,于是2号舰山城号就没有这样改,所以造成了两者的外形差异较大。

为了给炮口超前的3号炮塔俯仰让位置,所以扶桑号的舰桥底部不得不进行收腰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山城的炮塔仍然是朝后的,所以舰桥底部没有进行束腰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伊势级的在经过改装变成违章建筑之后的差距和之前变化不大,和扶桑级的区别依然是看3、4号主炮的位置。至于伊势号和日向号的区别主要还是舰桥,相比之下伊势号的舰桥顶部,伊势号的舰桥顶部更为粗壮一下,看起来就如同一个梯形一般,而日向的舰桥顶部较小一点,整体看来更像个脑袋尖尖的的三角形。

伊势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向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