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小区的问题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说高层小区都象征着繁华和现代化。但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皆有其保质期,而高层小区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近年来很多人对高层小区的主流观点发生了变化。

有一些人提出:未来高层小区会逐渐沦为贫民窟,遗留在市中心的它们很有可能会遗世而独立,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弃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说法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在楼市火爆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点呢?

其实会出现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随着新的高层小区数量日益增加以及旧的高层小区日益老化,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就是我们最为重视的安全问题:

我们都知道目前新建的小区一般都是高层建筑,但是高层建筑有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那就是面对火灾时的逃生问题。

一般来说,高层小区一旦出现火灾就会迅速燃烧、火势蔓延极快,而住在高层的人很难迅速逃生。

而目前应对高层建筑起火的主要手段就是使用消防云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消防云梯能抬升到112米,我国的消防云梯最高可达到101米,也就是约35层的高度。

然而这样的消防云梯造价2000万以上,不是所有城市都有,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消防云梯最高抬升大概是50米,也就是17楼左右。

并且使用云梯车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路的宽度要在5米以上、空中5米以内不能有电线,一个几十吨的车要开进小区,对小区地面的承重能力要求也非常高。

由于使用条件比较苛刻,目前中国大多数小区都不符合使用云梯的要求。因此高层小区一旦起火,首先是住户很难自己逃生;其次,消防员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比如此前一些高层小区发生火灾后就酿成了惨案,像10年前上海“11·15”的高层建筑起火事件就是因为从10-20层开始起火,最终演变成特大火灾事故,最终导致了58人遇难,全国轰动。

此外,未来高层小区的房屋老化问题也让人十分揪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现在房屋的产权有70年,但一般来说房子30年左右就会出老化问题,得进行棚改、旧改。

然而房子不同于可以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老化的房子要维修十分麻烦。

比如高层小区的电梯一般寿命就15-20年,就算维护得再好使用个30年也必须更换了。

再比如大楼的主体虽然可以使用很多年,但里面的配件却不行。

大楼主体里的各种管线顶多使用三五十年就会出现老化问题,而且有些设备根本无法维修,只能换。

可是要一个小区内那么多业主统一意见更换设备又谈何容易,毕竟更换设备施工难、成本又太高,经常会面临费用谁出、如何分摊的问题。

而涉及到的金额过大的话,我们抿心自问有多少人愿意掏钱去维修小区的设备?

因此一番扯皮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不了了之,作为业主要么忍了要么搬走。

当然,现在可能很多人还抱有幻想:房子老了政府不是会有拆迁吗?被拆迁的话一夜暴富岂不是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拆迁暴富梦在以前确实存在,但是在高层小区林立的今天想要靠拆高楼暴富是不现实的。

因为拆迁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一栋高层建筑那么多住户,要是拆了的话谁能够赔得起呢?

因此现在用改造替代拆迁已经成为共识。

并且国务院也正式发文: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旧改”代替拆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虽然改造也可以提升价值,但纯粹靠政府财政去推动,轮到个人身上就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了。

因此,和我们买房希望住得舒服一些的初衷相驳,随着房子年龄的增长居住舒适感越来越差的高层小区在未来真的有可能被大多数人所“遗弃”!

某些地区高层小区的现状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出现穷人住市中心的高层小区、富人住郊区的现象了,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

美国因为自身国情影响,很多人都比较重视隐私、安全、舒适,都很喜欢在家里开派对,因此有钱的中产和富人往往宁愿住在郊区的卫星城,以独栋别墅为主。

当然,美国人能够这样做也依赖于美国发达的道路系统,中产和富人们出行可以依靠汽车,对公共交通的依赖不大。

而低收入群体每日要为生计奔波,既没有心情也没有金钱去享受生活。对他们而言,在市区生活可以使用便利的交通以及降低生活成本才是最实际的。

此外,还有更为极端的中国香港。

相信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香港劏房 、笼屋、太空舱、阳台屋、货柜屋等令人头皮发麻的房屋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奇特的房屋结构大都位于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里,里面住的基本都是社会底层。

因此在香港人眼里,这就是“贫民窟”的代名词,有钱人都去住半山别墅里了。

提前树立忧患意识

其实在土地开发程度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的情况下,我国现在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香港化了。

因此,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是高层小区成为贫民窟的时代或许真的不会离我们太遥远。

对此,我们普通老百姓有必要提前树立忧患意识。

第一,千万不要有一套房子住一辈子的观念,必须让自己的房产在5-8年内滚动起来。

因为不管是从宜居度方面还是从财富增值方面考虑,都必须有置换观念。

趁着现在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率和人口总量带来的商业繁荣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要有一套房裂变多套房、小户型换大户型的思维。

我们要让自己的房产在5-8年内流通起来,及时将其置换为城市中的优质资产以及房龄较新的房产。

第二,尽量不要选择太老、太高的楼层。

我们上文已经提到过,出于安全、居住舒适度甚至是后期流通性考虑,购房时选择房龄较新、楼层在17楼以下的房子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花了多年积蓄终于贷款买上房后,才住了几年就不得不考虑房屋老化甚至房屋安全性的问题。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