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弁辰乐奴国(关东平原)继续前行系日本东北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弥国(东北地方)鲁迅先生求学地仙台七夕节

东北地方有三列平行山脉纵贯南北,东侧为北上山地、阿武隈山地,中部为奥羽山脉,西部为出羽山脉、越后山脉。其中奥羽山脉为日本最长山脉,系太平洋与日本海水系分水岭,地质上与那须火山带重合一致,即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之现时构造。更早期的火山带已经因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板块下的相对前移而老化,即那须火山带东侧的北上山-阿武隈山火山带,由于年代古老,风化侵蚀已致其整体颇为平缓。奥羽山脉以西,也即那须火山带以西为鸟海火山带,一个地质年代以后或将取代那须火山带成为东北地方主力火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弥国(东北地方)地理地势三纵八横“军阵”

东北地方地貌地势结构极为奇特,三纵八横组成了一个非常紧凑有序的矩阵,山脉纵横间隔出近几十个相对独立的盆地平原,这在全球范围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与古代战车列阵,每辆战车又有几十不等的步兵簇拥组成小的规整单元神似,这种战车列阵的专业队伍和形式即古文“军”之本义,这里借用来表示日本东北地区支离破碎又整齐有序的奇特格局。

所以《三国志》谓日本东北地方为“军弥国”。“弥”字在《太平洋50国の不弥国》一文已经有所提及,主要指地理及人民生息的弥散、弥漫格局,这在坐拥百万平方公里广川沃野“中国人”看来,区区五六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地方却条块分割为几十个单元的局面,自是“弥”之好奇,“弥”之困惑。值得注意的是,对自然地理精确认知、表述,便能基本传达生民的居止形态,群体规模、结构等众多生息信息,无论作为内政管理还是外事交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弥国(东北地方)原住民阿伊努人,又称虾夷

《三国志》时代日本东北地方还是阿伊努人为主的原住民居住区,考古显示弥生时代稻作、青铜、铁器等已传入此一地区,但并未规模化迭代传统渔猎,新技术新生活的传播非常缓慢,一直延宕至8世纪之后,这既有东北亚流移之民仍以远离王国政治、平原广泽、气候温和的关东平原为乐土的原因,亦有东北地方亦“军”亦“弥”不利于信息、财货交通聚集有关。然而,各族群间的融合与冲突在所难免,技术进步的“弥生”必然造就安居乐业的“乐土”,必然打破野蛮时代自然与人口的相对平衡,继而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到那时无论你是如何人口弥散,地理如何支离破碎,又或大荒绝岛,都无法阻挡或文明或野蛮的地契邀约,这绝非“《硕鼠》”或《安邪国》一节好吃懒做的大神一人之罪,人类文明智慧五千斯年,在面对各族群、各土地人口与人的权利问题时,我们依然只是考生而非考官。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权归汶山老师所有。汶山老师变卖家产十年闭关方有上述成果,现网络公开,转载或使用成果时请给予必要的说明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弥国(东北地方)与汶山老师已公开西太平洋古国的路带共同体关系

文化自信,学术自信,路带共同体必修,了解“一带一路”,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文化强国2035”贡献力量,敬请持续关注。

汶上门生于1982农场中华家

2021年1月15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