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家评论造车品质的好坏,通常会提到“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而如今人们聊到一款车性能与质量的时候,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却是“平台”。

“平台”不代表先进,只是从开发变生产

有很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都会认为平台化是一种新型的先进技术。实际上并非如此,汽车的平台概念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它就已经出现在了福特的经典T型轿车上。当时,随着汽车的愈发流行,纯手工制造已经无法满足市场。所以,福特提出了流水线的概念大大加快了造车的速度。但由于流水线限制了造车的类型,一般一条流水线只能造一种。因此,车企们苦思冥想解决问题之道,汽车平台便应运而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福特的T型车平台,传动系统和行驶机构均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至于底盘则是与车身分离自成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制造三厢车Limousine, Roadster,Coupe以至于面包车或小货车。之后的数十年里,汽车的平台模式一直变化不大,直到60年代,非承载式车身逐渐被淘汰,更为舒适的承载车身成为了主流。可这也让车辆在开发中的互异程度越来越大,,动力总成、行驶系统与车身直接相连的模式,导致造车能共用的部件急剧减少,成本大幅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各大车企再次感到头痛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到了90年代,欧盟诞生开始实施统一关税,令汽车市场的价格透明化,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汽车界的大佬们失去了利用地区差价获利的可能,为了糊口度日降低造车成本,他们只能重新将眼光放到了平台化上面,紧接着各种各样的平台便纷纷冒了出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大众MQB/MLB和雷诺日产CMF为首的模块化平台;通用和丰田推行的“产品架构平台”;以及马自达独创的“泛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这时候,汽车平台的角色也由开发汽车的模板,转变为了新型的生产模式。当然,它的优劣与特点对车辆的影响依然很大,这里朋友们可以参见 速腾 参数 图片 )的“断轴门”。那么在众多平台里,究竟哪家的平台质量好,值得消费者关注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模块化流派里的新星——现代i-GMP平台!

进步从来都不是偶然 它源自于历史的沉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现代,估计大家都感到不陌生,回首过去的多半个世纪,我们能够发现“工匠精神”始终贯穿在现代的发展历程中。1967年现代正式成立,与福特合作靠代组装起家;不到10年的时间,1975现代就正式开始独立生产自己的乘用车;1991年现代自主开发出了首款发动机——Alpha;1992年1月,现代汽车以其概念车型HCD-I向汽车世界首次描述了现代对未来的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在现代第一代平台的加持下, 索纳塔 八风靡全球;2015年现代将生产平台更新到第二代, 途胜 胜达 等车型纷纷现世,获得了欧美碰撞5分好评。时至今日,现代集团已经成长为了制造界的庞然大物,业务覆盖了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囊获建筑、钢铁、物流以及汽车金融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现代在制造与技术上的用心,让它一块块的拼接出了自己汽车王国的版图。不过,说到平台化,其实在全球几大主机厂里,现代汽车算是一个“后浪”。上面提到了,它在2008年才首次为产品引入了平台化的概念。但这不意味着现代的平台落后,正好恰恰相反现代在平台化的道路上,吸取了“前辈”的众多教训一路奋力追赶。最终在今年3月份推出了融合全球化、模块化、平台化于一体,在设计、安全性、动力、操控和燃油效率等多方面进化,领先于行业的i-GMP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MP平台全新进化 更舒适、更安全、更高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步从来都不是偶然,它源自于历史的沉淀,i-GMP平台完美地继承了现代70多年来造车精益求精的理念。以i-GMP平台上的首款车型——第十代索纳塔为例,在设计方面i-GMP平台从空间、外观、操控三重维度上,对它进行了有别于过去的调整,具备了短前悬、长轴距、长后悬、低重心的特质。其中,缩短前悬、增长后悬以及加长轴距,明显的提升了车内后排的空间体验,特别是腿部的舒适性。而低重心的设计,则将车身高度、车厢地板及座椅位置下调,除了能令车辆获得了更低趴的运动化视觉效果外,更进一步保证了车内纵向上的头部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低重心对于车辆的操控性,同样有着很大的强化。i-GMP平台把车辆的主要部件及电池等较重的配件移至车体中心位置,且将安装位置向下移动。车身重量配置的优化,让车辆转弯时更加平稳,提高了车辆运动性能。同时,i-GMP平台将轻量化进行了到底,令第十代索纳塔比上代车型整整轻了75公斤以上,拥有了更轻盈的奔跑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i-GMP平台还改善了车辆的悬架几何结构。将向前倾斜的减震,变为了一个近乎接近垂直的角度装配,增加了地面反馈振动传递到车身的行程,从而达到了减弱振动的目的。如此即便车辆通过减速带,也不会有太大的颠簸感,大大增加车辆的舒适感。这还不算完,i-GMP平台在底盘上更加入了全新的H型副车架,让行驶中的负荷可以分散到前/后装配支架上,为车辆提供了出众的灵敏性与静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方面,也是i-GMP平台十分看重的地方,在它上面所制造出的车辆都采用了大量的超高张力钢材和热冲压工艺,令车型平均强度提升10%以上。另外,i-GMP平台应用了发动机舱多重骨架结构和移动控制技术。发动机舱多重骨架结构,增加了车辆受到碰撞时,冲击力向车舱传递的距离,增大了车辆受撞击后的吸收能力。而移动控制,则保证了车辆在发生小面积偏位撞击时,会以撞击位置为中心向一侧进行偏移,降低车内人员二次受伤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动力核心方面,i-GMP平台为车辆装配了搭载CVVD技术的发动机。CVVD摆脱了C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和CVV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在气门开启时间上的局限性。只需500ms内,就能对吸气气门的开启状态,进行1400次超精密的调整,实现吸气气门开启持续时间达到最佳状态。有了CVVD的帮助,发动机便能在4:1至10.5:1范围内灵活调整有效压缩比。并根据减速停靠、加速超车、定速巡航等不同的行驶情况,合理控制气门开启持续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车辆处于低负载状态下(起步),进气门会在活塞压缩行程的中段开启,并在压缩行程的末期关闭,来降低压缩行程所产生的运转阻力。而在需要较多动力的高负载状态(加速)下,进气门会在压缩行程初期关闭,确保拥有更多的空气给上行的活塞压缩,借此创造最大的爆炸力道来产生更多的扭矩。在CCVD的加持下,车辆在性能上能够提升4%,燃油率提升5%,尾气排放量减少12%。得益于此,第十代索纳塔的性能与油耗表现,达到了合资B级车中的顶尖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更舒适、更安全、更高能的车型,是i-GMP平台秉承的追求。在全球化技术与配件支持的优势下,i-GMP平台于第十代索纳塔身上实现这些愿景。索纳塔无论驾驶感受,还是空间舒适性,都是同级中前列的存在。相信不久将来,i-GMP作为模块化平台流派的新星,拥有着中小型(K)、中大型(N)和纯电动(EV)三大子平台的它,无疑会给国人带来更多更好的现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