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四方,总也忘不掉家乡的味道!老家的味道,少了些许五星酒店里的高雅精致,少了些许美食街区的热闹非凡,它属于街头巷尾的吆喝声,似乎有点上不得台面,然而正是这种简单的、朴实的味道,竟然成了许多西平人忘不掉的味道,戒不掉的乡愁,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马店市西平县,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等几条穿行而过的交通大动脉而知名,也由于棠溪宝剑、嫘祖故里也让这座小县城多了些文化的味道。

不过作为一个四五线城市,或许少了点都市的繁华与时尚,却也有大城市换不来的舒适与安静,而美食也成了人们生活惬意的代表符号。有一种美食小吃,对许多漂泊在玩的西平人来说,却是抹不去的记忆。或许从名字上来看许多人根本无法捕捉到它的神韵,甚至会造成一些认知错位,它就是:热豆腐。

提及豆腐,你又会想你什么?是单吃的豆腐脑、豆腐花、冻豆腐等,还是混搭版的白菜粉条炖豆腐、千叶豆腐等……今天提到的西平这款特有的美食小吃,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美食。据我所知,出了西平的地界貌似就吃不到这种热豆腐了哦!曾经跟朋友在大郑州游逛好长时间,也没打听出哪里有卖这种热豆腐的地方。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具体效果如下面的这张美图,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西平游玩,可以亲自去吃上一晚,绝对美滋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豆腐有南豆腐与北豆腐之称,那么西平的热豆腐就略显得“中庸”啦!少了北豆腐的硬朗,和南豆腐的软嫩,西平的热豆腐有点独树一帜,这种介于硬豆腐与软豆腐之间的形态,让它显得有点与众不同,一如河南人的文化性格一样,散发出“中”的独特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平的这种传统小吃,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热着吃。做法也是非常的简单,将黄豆打成豆浆,点卤一个小时后,就变成了这种软硬兼具的热豆腐,如此的简单做法,却又造成了独特的味道。这款白嫩嫩的热豆腐,水汪汪的如同一块白玉;冒着热腾腾的热气,嫩的仿佛似出浴的少女的肌肤。

简约却不简单的西平热豆腐,最独特的工艺就是点卤,到现在也不知道点卤的水是如何制作的。只记得小时候听老辈人传的一个笑话:卤水是从村边的大水坑里弄得(其那个年代的环境污染远没有现在严重),家里的井水貌似还做不了,不知道是不是怕我多吃用来吓唬我的,当面我竟然相信了。如今时过境迁,没有再去深究的必要,转而化成了自己对西平热豆腐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长大后虽然不太相信那个理由,随着时间也淡忘了这些细节,但是对于西平热豆腐的记忆远不是只有这些,还有每次从村头传来的那声长长的叫卖声,后来了解到这也是早期广告的形式之一,历史也挺悠久的。小时候最爱听卖热豆腐老师傅的吆喝声,如今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每次在院子里,一听到远远传来那种拖着长长尾音的叫卖声的,就是这句“打豆腐咯……”,每次一听到叫卖声,就盛半瓢黄豆往外跑,去换热豆腐,如今没法经常回家,而这种吆喝声竟也成了无数次让人回味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平吃热豆腐,还有一样最重要的就是那个特制的蘸料,有老师傅秘制的辣椒汁儿,还有最馋人的香椿汁儿。小时候一直好奇,为什么豆腐师傅的香椿汁儿永远是那么新鲜,永远卖不完,按理说香椿不是只有春季才有吗?到现在也是一个让我不明白的问题!掺和了辣椒的刺激感和香椿汁儿的后劲感之后的热豆腐真的是好吃极了。还记得当时为了多放一些蘸料,一度让碗里只见红绿相间的颜色,而不见白嫩嫩的热豆腐,还引起了老师傅的不满,估计怕不给后来者备足了,现在想起老师傅不满又不好明说的画面感,也是挺有意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有多少人没有吃过这种热豆腐了,也不知道那些漂泊在外的西平人,是否还有机会再回老家,一解热豆腐的馋味。其实想说好的味道,或许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想念老家的热豆腐,想念在老家度过的那段时光,也想念那碗伴着香椿汁儿的热豆腐,更想念从村头传来的那一声声浑厚有力的吆喝声,回味起来是如此充实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