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0年岳家军打败了女真最优秀的骑兵部队黑水秣褐骑兵,军史专家认为在那个时期岳家军是世界军事史上战斗力、组织性最强的军事组织。

但就是这样强大的军队,在自己的创建者岳飞被秦桧害死之后,无动于衷,没有做出任何救援行动,而且在岳飞被害后,战斗力迅速下降甚至瓦解,究竟为什么?

一、人员太复杂

岳家军的组成可以说乱七八糟,有跟着岳飞从河南老家一起出来的父老乡亲、左邻右舍,有朝廷分给他的正规军。他还收编的有地方武装,包括弃暗投明的土匪。也有各地投奔而来的难民、俘虏……

从兵源上看,一共多达12支,有10万之众,可以说这就是一支大型杂牌军。

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位绝对能够服众的将领,岳飞正是这样的人!只有他能把将士们团结在一起,丢掉小团体的利益,为了共同的目标战斗。所以他不在后,杂牌军立刻成了散沙,群龙无首,没人组织起来为他讨说法。

二、缺乏文化认同

古今中外的战史证明,只有靠共同的文化观、价值观和战略目标,这样整合起来的军事组织,才能一直保持团结。

但是岳家军是靠岳飞一个人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高尚的人格魅力而完成了团结。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大宋,实际上除了他本人带过来的河南嫡系部队,其余都是各怀小九九,心里都有小算盘。

至于“收复故土”的共同理想也不存在!包括朝廷分配的正规军,只是为了维护皇族,而不是整个国家。

三、社会上对岳家军有怨言

岳家军纪律严明,被侵占地区的百姓很拥戴,但是后方的人包括不少官吏富豪并不这样。因为岳家军基本都属于精锐,开支很大,后方的财政负担很重。

比如“背嵬(wéi)军”(党项西夏语的音译,表示大将的亲军),共8000骑兵和8000步兵,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如果只算汉人,仅有戚家军、辽东铁骑能与之媲美)。维持这样的一个骑兵就要花费100两白银。想想总共要维持10万岳家军的军需,很难啊!

为此南宋朝廷倾尽了财力,严令各个州县每月向岳家军按时输纳,“以军期责认州县划刷仓库,科敛疲民,公私罄匮”,时称“病民最甚”。后方的人不太乐意了,作为家属自然也会影响到前线的将士。

左宋高宗右秦桧

四、最大的靠山不信任他

如果你是皇帝,如果你有一员大将一心要迎回二宗,而且士兵们对他心服口服,忠心耿耿,惟命是从,舍生忘死,指哪打哪,你晚上能睡得着吗?

宋高宗赵构就睡不着!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他就在想,祖上就是靠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岳飞手握重兵,万一他也……而且这支岳家军也太听岳飞的话了吧!要是不太听话,我还可以派个心腹大将过去制衡一下……

反正岳飞在岳家军里的威望越高,不等金军把它打散,这位高宗和秦桧越是恨不得立刻“瓦解”这支铁军。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岳飞还没被害时,岳家军早就被他派人“拆散”了,岳飞丧失了控制权,各部军队直接听命于三省、枢密院,一些岳家将也被控制了起来。

最忠心于岳飞的那支近卫亲军“背嵬(wéi)军”,还没搞清楚主帅的状况,也很快被收编进了御林军。

岳飞被杀的当天,其子岳云和亲信大将张宪,也都被当街斩首。与此同时,岳飞府中的幕僚、谋士也很快被遣散,人人自危!能自救就不错了,别说救人了。

岳云和张宪被百姓奉为门神

至于剩下的普通将校、士兵,既缺乏谋略,也没人挑头和指挥,更是可想而知~

五、不能救

以岳飞的才智,就算他有古代愚忠的思想,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十死一生啊。

但是岳飞一直教育手下的将士精忠报国,不是他不想逃生,而是深知一旦逃出去或反抗秦桧,就如了赵构和秦侩的愿,自己就真的成了反叛之徒了。

所以当手下劝他时,他告诫将士不要轻举妄动。宁肯自己被杀,也不让部下倒戈去救他,连去讨个说法都不让~

南宋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强大

总的来说,岳家军既救不了岳飞,也不能救。就算救了也维持不了太久,毕竟南宋的对手西夏、大辽、金国都太强了。岳飞的死换来了南宋与金的和平,也算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后来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诏复原官,以礼改葬,建庙鄂州,号“忠烈”,淳熙六年(1179年)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后来南宋的百姓还在杭州、安阳等地修建了岳王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