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所谓“金融创新”,其中互联网保险就是其中之一,较为典型的有:支付宝旗下的“相互宝”、美团推出的“美团互助”、水滴筹等产品,但是随着传统寿险公司的创新,这类互助类保险产品面临用户数逐渐减少,分摊费用逐年增加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美团互助直接发布一则公告称:因业务调整,将于2021年1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同时表示,在关停后,美团互助将全额返还所有会员的分摊费用,并对1月31日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提供合理的互助金赔付,全部费用由平台承担。

这也意味着,上线于2019年6月的美团互助将正式与我们告别。对此有专家表示,美团互助与美团的主营业务相差甚远,下线也是情理之中,不过美团互助的下线很可能会成为该行业的“分水岭”,加快行业洗牌。

一方面,互助业务监管还需更加完善。

一方面,互助业务监管还需更加完善。

其实互助类保险的推出对于传统的保险行业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就好比余额宝对于银行业的意义一样,倒闭传统行业加快产品创新和机制改革。不过,“后来者”不一定能够居上这是事实,传统行业依然有着强大的业务底蕴和资本实力,毕竟寿险领域的几个头部“大哥”:人寿、太平洋、平安等业务规模庞大,转型后依然能够夺回被互联网企业“蚕食”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监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传统寿险企业而言,他们诞生在监管部门底下,成长在监管体制中。而对于支付宝、美团等新互联网企业而言,他们需要重新申请保险业务牌照,或者通过收购、注资等方式购买牌照,适应监管方面能力稍逊。

此外,互助类产品诞生于市场,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监管风险如监管主体、监管标准缺失;金融风险如资金池问题;经营风险如逆选择、合规性问题;道德风险如消费者维权、信息披露等。

另一方面,市场格局变化迅速,消费者不再“傻傻”买单。

另一方面,市场格局变化迅速,消费者不再“傻傻”买单。

记得几年前,互助类保险刚刚推出时,掀起了公众的投保热潮。数据显示,2018年支付宝的相互宝产品上线后的短短数月便吸引了4000万人加入,截至2020年12月,最后一期分摊人数为10219.65万人。但是2021年1月第一期人数瞬间下降120万人,跌至10100.76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短短几个月,大量用户选择退出相互宝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索赔难度大。最近网上曝出了多个相互宝“拒赔”的案例,相互宝理赔困难等问题也被很多用户所抱怨,主要涉及材料提供不足、理赔条款变更等原因。

2、监管力度加大。截至目前,监管机构已经对互联网平台的保险销售出台了监管办法,下一步将会进一步加大对这类产品的监管。

3、分摊金额快速上升。随着用户数的减少,平台分摊金额上升迅速,根据相互宝在2021年1月7日发布的分摊公示显示,2019年相互宝大病互助的分摊费用是29元,到了2020年涨到了91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从这类互助类产品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一个道理:任何新兴的金融类产品必须受到监管,互联网企业虽然创新力度大,但依然无法撼动传统行业的主导地位。大家如何看待这类产品的未来?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