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江门市快件进出口总额约10亿元,与2019年同比增长近30%——这是记者从江门海关获悉的一组最新数据。与人们普遍认知不同的是,江门作为一个传统外贸大市,如今跨境电商业务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风口”。
跨境电商业务为何能成为侨乡发展的新引擎?不妨把时间拨回到七个月前:《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正式公布,批复中同意江门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这也意味着,在不平凡的2020年,江门再一次站在了中国开放前沿。在疫情冲击、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无疑给侨乡外贸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如果概括去年江门外贸外资的表现,“逆势增长”也许是最合适的词汇。据统计,2020年江门进出口总额预计超过1425亿元,实现正增长;预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预计达59亿元,增长8%……一组组逆势增长的数据,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走在开放前沿的侨乡,将昂首阔步走出双循环的“江门大道”。
年底迎来拐点
进出口总额增速由负转正
上个月,江门迎来一波基建的小高潮:12月10日,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举行开工仪式计划于2023年3月试运行;16日,黄茅海跨海通道吹响全面施工“冲锋号”,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30日,江门高新港举行竣工落成,正式运营后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港口……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赶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江门频频上马大型基建,其用意呼之欲出:搭建更多对外开放新平台,为“十四五”发展开放型经济蓄力。
实际上,纵观江门这几年的新动作,搭建更多对外开放新平台是其一脉相承的做法。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这个信号非常明显:中国(江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商务部新认定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利好消息频频落地,成为侨乡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征程的最佳注解。
以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例,随着这个总投资高达4.2亿元的海关保税监管场所于去年7月投入使用,江门打造开放型经济再添一个新引擎。数据显示,该中心运营半年以来,在开展进口保税仓储、出口退税、国际物流配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出口货值超过4亿元。
但对于遭遇外贸寒冬的江门企业来说,搭建新平台带来的利好更多在于将来,当务之急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受疫情影响,去年1-2月,江门市进出口总额174.6亿元,下降22.6%,不少外贸企业都忧心忡忡。特别是在出口业务受疫情影响被迫按下“暂停键”后,这些企业普遍遭遇了资金紧张的难题。
但将近十个月过去后,江门外贸“保卫战”上演了一场漂亮的“大逆转”。在这个困难重重的年度,江门对外贸易发展最终实现了逆势而上,在最后一个月迎来了转负为正的拐点:2020年,预计全市进出口总额超过1425亿元,实现正增长。
如果要盘点江门去年外贸逆势增长的原因,“政企合力”也许是最精准的表述之一。除了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外贸企业积极尝试直播带货、开展出口转内销等抱团自救的努力,也是侨乡企稳向好的关键。与此同时,江门各级政府出台的暖企政策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767万元——这是过去一年里,江门兑付外贸扶持资金的数据,也是该市用“真金白银”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直接体现。而在数据背后,更多实实在在的暖企举措也让企业倍感温暖:建立市县两级班子成员挂点服务重点进出口企业工作机制和“关地企”直通车机制,支持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出具与疫情相关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
外贸形势迎来拐点,也坚定了企业在江门投资发展的决心。数据显示,2020年江门共洽谈引进超亿元项目211个,增长7.1%;投资额1247.3亿元,增长4.2%。
在困难时期,信心比金子还重要。不难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对外开放平台的落地,江门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侨乡贸易也将更紧密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正视外贸短板
侨乡对外开放再出发
1979年,江门与港澳商人兴办“三来一补”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协议额80.80万美元;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被列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实行开放区优惠政策;1997年7月28日,江门市最大的港口码头,新会港5000吨级码头通过省交通厅验收……
如果要撰写珠三角城市群外贸发展史,江门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大胆探索,无疑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再加上侨乡独有的资源优势,江门外贸总规模长期排在全省前列,摩托车、电路板、纺织等各类工业产品畅销海外。正因为如此,在国内各类外贸城市排行榜中,江门屡屡榜上有名,“外贸”已成为侨乡最鲜明的城市标签之一。
另一方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外贸总额来看,尽管2019年全市外贸总额仍位居全省第8,但江门近年来与深圳、广州、东莞等外贸大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接下来仍要奋起直追。
客观而言,当前江门开放型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发展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愈发凸显:
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疫情发展形势扑朔迷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日益凸显,中美经贸摩擦、汇率走势不稳定等风险增多;
从贸易结构看,江门出口对港澳和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不少外贸企业均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长期徘徊在产业链低端;
从要素供给看,江门欠缺一体化多功能大型外贸物流中心、国际海运航线等重要平台和配套服务,同时企业还要面对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距离大型海运港口较远等挑战……
由此看来,江门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少,压力也不小。如何深入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创新升级步伐,将成为侨乡“十四五”做大外贸规模、提升外贸质量的关键。
对此,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给出了“药方”:“十四五”期间,江门要着力拓展国际市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推动江门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另一方面,江门还将在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上持续发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申报建设江门综合保税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学习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围绕江门重点产业领域,引进一批高质量、强带动的外资项目……
风高浪急之时,更要把准航行的方向。我们相信,敢于正视短板的“江门制造”,势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出口转内销
“江门制造”抢占双循环发展先机
“原料进不来、成品出不去。”在过去的一年里,记者在采访外贸企业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往年,不少江门企业凭借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疫情之下,这种模式难以维持,让这些企业面临双重挤压。
关键时刻,内销成了外贸企业挺过去的希望。通过政府搭台、行业自救、企业探索,一场助力出口转内销的外贸突围战正在侨乡大地悄然打响:举行主题为“出口转内销,助力稳外贸”的江门外贸云活动,组织全市外贸企业通过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扩大销路;举办“乐购侨都 约惠江门”促消费活动,发放总价值7184万元的消费券包;出台《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
瞄准国内消费者,企业看中的是内需市场的潜力。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江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6年的937.7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206.96亿元,四年平均增速为 10.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即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江门市民的消费活动也依然活跃。与2019年相比,该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滑,但预计也将达到1158.68亿元,增速在全省排第3位,降幅比年初收窄约13个百分点。
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的背景下,江门不少外贸企业主动求变,线上线下结合弥补传统贸易的短板,抢占国内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国内市场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尽管越来越多的外贸行业正在尝试开拓国内市场,但出口转内销并不容易,变换销售模式、拓展获客渠道、生产线转向、品牌建设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上述众多问题中,缺乏自有品牌成为江门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最大短板之一。总体而言,以往江门不少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均以代工为主,尽管产品质量不落下风,但如果想抢占国内市场,首先得打破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困境,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面对挑战,江门外贸企业已有所探索。从具体打法来看,有的企业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了店铺,有的企业则专门开发了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更有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方法不一而足,但基本都能着眼于市场痛点,从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重塑企业生产全流程。
尽管如此,对于此前已形成路径依赖的外贸企业来说,“出口转内销”仍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对“江门制造”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对此,上述江门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江门要打造内需增长新引擎,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同时,引导江门企业深耕国内市场,支持优势企业布局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鼓励出口产品转内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江门制造”“江门服务”国内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
跳出江门看江门,将观察的维度扩大到周边城市,佛山已明确提出,将努力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广州更是宣布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蓝海,江门外贸企业如何抢占更多内销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通讯员】余汇
【作者】 董有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