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余姐

全文共1936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在一家公司待过7、8年,不是离职后说公司坏话,但据我在职时的观察,几乎每位新入职的人员,上到公司高管、下到普通员工,几乎都遭遇过类似困惑。你可以说这是企业文化使然,但这样一个简单的归因,对解决现实问题并没有任何帮助。

具体来说,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和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有句话说:如果你了解过程,就不会讨厌结果。

在一个新环境也一样,如果你能够从各种可能的原因里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现象,首先就会在心态上是接受现实而不是对抗,在具体行动上也会从原因入手,对症下药。

等到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也就算完全融入了新公司和新环境。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之前公司就是这么干的。我们公司对新员工的考验还包括在面试时就强调工作的高强度、高压力,如果求职者一开始就被吓跑了,那这样的抗压能力公司是不能接受的。

而在入职初期对新员工的“不友好”,既是老员工心照不宣对新员工的又一次压力测试,又是对将来工作大概率会遇到的问题的一次预演。只有通过考验的,才能顺利成为“自己人”。

事实上,公司在真正的管理上还是相当人性化的,比如会有比法定假期更多的假,非管理层的普通员工,除业务人员以外,平时加班是可以申请加班工资或调休的。

而在公司内部的跨部门沟通和人际关系上,整体上也比较和谐。

只要你通过了前面这一层看似不近人情的考察,让与你工作密切相关联的各方都认为你是一个可靠的、能适应公司工作节奏和各种压力、快速变化的同事和伙伴,迎接你的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

在一个分工较细的公司里,如果恰好流程、做法又经常处于高速变化之中,每个人就真的只会对自己负责的那一环节的工作具体怎么做比较清楚。

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好为人师、不懂装懂地一通瞎指挥,我们作为一名新人,应该觉得庆幸,而不是抱怨对方冷漠。毕竟刚开始是没有分辨能力的,等到事情做错,要承担责任的可是我们自己,而不是那个给出错误方向的老员工。

虽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经常被人诟病,但职场上很多人之所以做这种选择,都是在现实中踩过坑后的经验总结。

一个你自己并不是特别清楚的流程和具体做法,当有新同事向你请教时,你不是让他去找更清楚这件事的人了解,而是自己凭经验指点。

最终得到的不是“你这个人对新同事真热情”的感激,而是出了问题和差错时被甩锅的对象:当初都是那谁谁告诉我要这么做的。

如果恰巧公司又是一个容错率比较低的文化,这种现象就更普遍了。

1、放平心态,像接受一家新公司的好一样接受它的不好

面试的时候,我们往往都容易盯着新公司的各种好处:更好的职位和发展前景、更高的薪水,也是冲着这些好处才入职。

但就像恋爱双方在热恋期间只能看到对方好处、但长久的相处一定还得接受对方的缺点一样,入职之后,我们也需要接受新公司不那么好的一面。

好在这只是在熟悉新工作的流程中遇到的困难,当我们自己熟悉起来后,这个问题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2、勤于分析和总结,一件事不问第二次

流程和操作上的事,向来是工作中难度较低的工作,即便是流程特别复杂,但只要用心,不断去观察、分析、总结,就一定能够很快弄清楚。

以前讲过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新入职的培训助理的,虽然公司的流程无比地复杂,但她很快就领悟到这些流程说白了就是需要事前审批、事中各方监督、事后财务审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看要实现这些功能,应该有哪些部门参与、又应该具体提供哪些资料,最后再通过询问验证和修订自己的猜测,走了两次流程,就全部摸透。

所谓适应能力,就是随时根据面临的情况来让自己的行动和策略进行对应调整,这个能力在面对新环境时尤其重要。

3、自己勇于承担后果,并主动打消老员工的顾虑

因为我们作为一名新加入的外来人员,老员工尚不熟悉我们的为人和做事风格,有所防备和顾虑是人之常情。

因此,在请教老员工时,要特别注意方式:

首先,不能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和质疑。所谓威胁是指,不要把野心勃勃都写在脸上,让人感觉就你工作积极、还随时想要对他们取而代之;质疑是指在不了解全部情况时,切忌对公司的现有做法随意做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

其次,无论老员工实际上帮没帮上忙,都要对积极回应自己的表示特别的感谢,并随时表示他们可以放心地提供线索,你自己会主动去弄清楚,弄清楚之后还可以回头再把最准确的信息分享给提供线索的同事,这样就可以大大减低他们的顾虑;

最后,直属领导负有帮助我们融入工作的责任,可以多向直属领导请教。

(本文配图来自电视剧《安家》)

我是有余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专注分享求职面试、职业发展实用干货,关注@游刃职场EW,一起成长为更具选择权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