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晚,一名数码博主称,某手机应用商店有一款可模拟各地区健康码状态的软件。博主发布的截图显示,该应用软件名为“健康码演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显示,该软件更新日期为2020年12月26日,“模拟各地区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的不同显示风格”,“可展示绿码/黄码/橙码/红码状态”,“可自定义显示数据,如地区、城市、姓名等”……。虽然在软件详细信息内注明“本应用仅作为演示目的,二维码并非实际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请勿用于被扫描的场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但已被下载超过1000次。1000次什么概念,不说是1000个人有这个需求,哪怕漏了一个,病毒就会四处散发,殃及更多无辜的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码以真实数据为基础,连接重点人群数据库而生产的二维码,可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场所出入的个人凭证。可以说,健康码让公共场所防疫织出一道安全防护网。现如今出了这件事,其实可以往更深的层面去考虑,为何“模拟健康码”会出现?无外乎这两个层面:

1. 日常疫情管理疏忽

当健康码被群众使用时,并没有考虑到其复制应用的上市,没有过多地对APP进行管控,才导致“模拟健康码”的上市以及1000次的下载。

对于现疫情零星似的展开,虽然加强了疫情防控布置,但是进出一些商场、超市、企业、工厂等只是匆匆瞄一眼,就放行,有的甚至不看,健康码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再者,截下健康码的页面给没健康码的同行,虽然没有人使用,但不排除这个可能。

2. 健康码系统存在漏洞

健康码支持医疗机构挂号、就诊及医保结算,但是各个卡口并没有扫码设备,无法得知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没有留下信息点,更注重颜色,并没有将码真正利用起来。

然而,配备扫码设备需要花费巨大金额,很难完全实施起来,那不妨转换下,人人均有手机,只要将扫码铺设起来,形成大数据共享区域,不仅成本低,还易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扫码中心新上线的疫情防控码,将其贴到商场等卡口,人员进入商城必须扫码,首次扫码需输入本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之后无需再填写直接扫码即可,扫码成功签到后,后台收到您的位置信息,将所有数据整合,商场的管理部门就会得知进场人数,以及行为轨迹等信息。当有疫情感染者,就可通过行为轨迹,快速找出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隔离等,比传统找寻方法更快。

1月8号,金绣国际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疫情防控码,所有进入金绣国际中心的人员均要扫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