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硬挺半年多,小牛终究还是没能撑住。

广东境内最大的P2P平台之一小牛资本,不出意料地爆了雷。

1月13日,深圳南山公安发布通报称,小牛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保护投资人权益,惩治犯罪,深圳南山警方于2021年1月8日依法对小牛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小牛在线”"小牛私募”平台)立案侦查。经全面收集证据,2021年1月13日,深圳南山警方对小牛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涉案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一年可谓是“雷声”不断,搞P2P的、炒外汇的、炒石油的、做公寓的。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雷暴”。进入2021年,仅仅两周的时间,资本市场又送来一份大礼——小牛资本;这一千亿级的平台发生雷暴,完全可以称为2021年的新年第一雷暴。

01

小牛资本,何许人也?

根据小牛资本官网发布的公司介绍信息,其成立于2012年,旗下平台包括小牛普惠、小牛在线、小牛新财富、小牛投资和牛鼎丰科技;涉及普惠金融、线上智能金融服务平台、私募基金、境外房产、家族信托、金融科技等业务领域。

2020年10月23日,中基协公告称,注销7家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中包括小牛投资。公开资料显示,小牛投资是小牛资本旗下私募,头部P2P平台小牛在线的兄弟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目前为止,小牛在线平台累计成交额1171亿7374万元,累计注册人数达608万,累计出借人数近86万人,借贷余额为104.2亿元。

从已知的信息,小牛资本累计出借资金高达1500多万笔,现有出借人也有11万,这意味着这家千亿级的平台被坑的人可能就高达11万人,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仅一个小牛资本暴雷,便产生了大约11万的金融难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小牛的暴雷并非毫无征兆!早在半年前,小牛资本便发布文件称称,决定退出网贷行业,逐步结清存量网贷业,并承诺“三年保本保息”完成兑付。

以现如今的视角看,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02

“爆雷”的预兆

2020年5月9日,小牛在线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平台网贷业务良性退出公告》,称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平台将停止发布任何新标及停止计息,并关闭出借人开户、充值、投标等功能;同时,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暂缓兑付,待兑付方案经全体出借人公开投票表决通过以后,按照兑付方案启动兑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牛资本的承诺是良性退出期间,平台的股东及高管是“不跑路、不失联、不撤资”。但现在来看,当初的良性兑付的承诺真的太美骗了太天真的投资者。

《平台网贷业务良性退出公告》就是一份先稳住投资者情绪的公关文件。实际上。小牛资本在背后慢慢转移资本,通过谎言与欺瞒来蒙骗投资者。半年前宣布还有良性退出,半年多的时间就正式雷暴违约。

当初的良性兑付的承诺,完全就是一场大规模欺诈!

事实上,小牛在线2018年8月份之后的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回款困难。而在回款出现困难的这近两年时间里,小牛在线仍然没有正式被关闭。并且不断推出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来募集资金。妄图来扭转在资金上的颓势,但效果也是非常之差,不然也不会在现在暴雷。

据了解,小牛资本旗下主要核心业务,有小牛在线钱罐子、小牛新财富。这些都是为小牛资本的资金募集端,为其募集资金。

2018年,钱罐子爆出采取假标非法集资大约15亿元,被立案侦查。其所有集资款都由小牛资本集团调配使用,本息合计了超过1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小牛资本集团旗下另一资金募集端“小牛新财富”于2019年爆发大规模逾期,多地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集团旗下资产端“小牛普惠”被爆自2018年6月底就基本停止了放贷,据小牛员工发帖透露,有90余家门店强制性裁员,且没有任何补偿。

整体窟窿上百亿之大,小牛在线的良性退出还有戏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人们被蒙蔽罢了。信息差也导致很多人对于小牛资本的预判错误,终究在今年年初咽下苦果,被狠狠割了一波韭菜。

03

为何爆雷不止?

回顾一下中国P2P的简史,从出现到消停,基本上才不到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间,中国P2P从无到有,从起步到起飞,从生根发芽到野蛮生长,再到疯狂;最后尘归尘,土归土,只剩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正应了那句话,三花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对于新奇的东西,总是一窝蜂地群涌而至。直到最终把这个东西给玩坏,无论是P2P还是其他什么金融产品,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可以称为“运动式金融”,与几十年前的大炼钢铁、赶英超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种野蛮生长的土壤,给了资本收割韭菜的机会;运动式的金融狂欢,给了劣质金融产品鱼目混珠的机会。投资者不要命似的投资热情,叠加市场监管的缺位,让这些机构什么样的回报率都敢许诺,8%,10%,14%,只顾着往高了吆喝。市场的乱象也催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一些稳健、回报率低的投资产品被人们纷纷打入冷宫,从而进一步催化市场乱象。

中国的老百姓对风险识别能力不够,高利息的诱惑之下,没能力判断平台的危险性。很多高风险金融产品往往会披上“金融科技”、“金融创新”的外皮,他们太会宣传,找了很多有巨大公信力的人为他们站台背书,从金融巨鳄到明星名人;再起个老百姓听上去十分高大上的名字;最后通过海量的投放广告,增加曝光率。这一连串的套路下来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2021年大家一定要注意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赚钱欲望。现在总体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国内、国外都不好,对于赚钱的项目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多考察。大家都不好赚钱,别人凭什么能够给你许诺那么高的回报率呢?

对于投资,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准绳——宁可错过,也不要做错。

错过了顶多是不赚钱,但是不会亏。

最后,劝告大家一句:不要被高收益给迷惑,高收益一定是高风险;看好你的钱包,你看中的是资本带来的利息,资本看中的却是你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