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城市化和农民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并不是说这种趋势是没有问题的,而只是如果不加干涉的话,这种现象一定会持续,并且存在。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里,我们一直渴望大城市化,大都市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指标去比肩西方发达国家,用自己现代城市文明去展示自崛起的信心,只不过由于国情问题,我们一方面在追求大城市化,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很多小城市和农村的空心化,很多社会问题也就由此诞生,但是我们想出真正的解决办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专家提出了太多意见,左一个右一个,甚至有很多说法都让公众无法接受,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大都市或者是大城市而言,它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性是来自于人口的增减。大城市确实有自己的虹吸能力,但是造成农村和中小城市的萎缩,我国一共有14亿人,即便现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加起来占到了国家经济的34%,但是人口方面也只达到中国总体人口的3%。

这就意味着其实中国97%的人都生长在新一线城市以下的各城市和农村中,而这些才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自然我们也认识到了,所以,我们一方面开始限制超大城市的人口流动,另一方面也开始在各地培养新一线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并且将农村村镇整合,最突出最明显的就是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整合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农村人口问题,其实我们一直不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农村人口会持续减少,其中,有农村人想要到城市安家立业的主动性,也有在国家政策下,人口被动迁移的被动性。很多人提到,如果我们的农村人口大幅减少,我们的耕地使用以及农业劳动,恐怕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的这个逻辑好像错了。因为即便我们把很多劳动力强行留在农村,他们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安心耕地了,尤其是农村的年轻人,小伙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一方面接纳这些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但是不必要积极推进,现在水到渠成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有序增强劳动质量和机器替代率,因为靠人一点一点地去种地,已经根本无法满足中国社会所需,我们的粮食确实能够自给自足,但是很多农业经济作物基础饲料作物是根本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的,而且由于我们的很多商品制造,最大的一个方面,举例就是啤酒等消费品的制作,都是以粮食为基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诸如美国大豆,东南亚越南等地的水稻,甚至包括印度大米,也成为中国(高价)进口对象,尤其是当下疫情,即便国家短期内不缺粮,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是不论是否疫情存在与否,中国农村,中国农业都不可能再通过农民个人的劳动,而自给自足了。对外依赖,或者是机器农业,已经是当下的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