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寒假“撞上”疫情,手机成了中小学生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瞄准了这点,向学生频频伸出“黑手”。近日,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对未成年人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此案引发检察官的高度重视。

案件受理后,该院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取证,为避免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积极开展“一站式”询问,目前,已经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12000余元。网上学习的新模式应用而生,骗子的“花样”也不断翻新。如果你是“好奇宝宝”,那你要注意了!不法分子以“闲鱼账号被查封无法进行交易”为由将未成年被害人引流至微信、QQ实施诈骗行为。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海量信息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越早补上网络安全这门课,就越容易保护孩子不受网络诈骗侵害,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这里,检察官姐姐教你如何擦亮眼睛,认清骗局。图片图片康康!常见的网络诈骗形式

1.谎称交易平台账号被封无法交易为由,骗取被害人以“假”交易的方式帮助解封账号从而骗取钱款;

2.在网络上发布高薪聘请游戏教练员等虚假信息吸引学生,之后以需要先支付“保证金”、“效率金”、“会员激活费”等名义,诈骗学生钱款;

3.以销售“游戏币、游戏皮肤”等名义,在收到学生钱款后将其拉黑,诈骗学生钱款;

4.以充值即有高额返利名义,诱骗学生不断充值进行诈骗;

5.寒假期间,潜入家长微信群、QQ群冒充学校老师或班主任,以收取资料费、班会费为由,让家长、学生扫描二维码支付。

6.疫情当前,冒充疾控中心人员给学生打电话,谎称核酸结果有问题,以进行二次核酸检测进行诈骗,或者询问学生及家长的个人信息,套取公民个人信息。

谨记!防骗锦囊要入脑

要理性交往。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加陌生人QQ、微信,不贪图小便宜,不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的四不原则。

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也不轻易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如购买时一定要通过官方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并且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将自己及家人、同学的照片、视频等个人信息发送到公开网站,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要及时自救。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如果发现自己遭受了网络犯罪侵害,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及时报案,并且保存聊天或交易记录。

要核实信息。接到疫情诈骗电话,可以在电话中核实对方的具体身份、本人核酸检测时间、地点及其他身份信息,及时与社区联系,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核酸检测结果要从官方渠道获取。

信息化浪潮下,网络欺诈正在成为网络安全的头号威胁。毫无疑问,司法机关的严厉打击和制裁必不可少,但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检察官姐姐提醒同学们,新冠疫情席卷,大家要提高警惕,外出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不扎堆、尽量不去人员聚集的娱乐场所,不要沉迷于手机、电脑的“方寸”之间,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