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对撞机对于我们非专业人士来说,感觉这个名词似乎和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但事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便利都来源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功劳。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粒子加速器的身影,远的不说,就我们家家户户都有的电视,电视的配件设施,就需要例子加速器;核工程和核科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研究;射线治疗、消毒杀菌、食品的射线处理等国民经济的各种领域。

大型对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对撞机-粒子加速器

大型对撞机属于高能物理学研究的范畴,它的存在将会是粒子加速器上的世界之最,其功劳来自80个不同的国家的科学家,总数约有7000名。

建造大型对撞机耗费的人力物力非一般研究所比,光设备的建造就需要5万吨左右,还有需要的机器30公里长,所以尽管科学家们费尽心思,但外界因素也延迟了他们的动作。

中国科学家杨振宁,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粒子物理学以及其他物理相关研究中也有很高的建树。但是,为什么他会发出:"不要搞大型对撞机,高能物理这个领域30年前就走上末路了。"这样的声音呢?

杨振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教授反对大型对撞机继续研究

中国科学院的大礼堂中,97岁的杨振宁杨教授依然神采奕奕坐在讲台上和学生们进行讨论互动。针对杨教授说出"盛宴已经结束"的话题有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男生对其进行发问,是否依然还坚持这一说法,并表明自己未来即将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讲台的他们热爱物理,并且希望自己在未来成为物理界的佼佼者。礼堂中一片寂静,都在等待着杨教授的回答,不料,在思考片刻之后,他的回答依然坚持自己之前的观点。当然,理由也给得很足。

杨振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对原因

第一点,关于大型对撞机在资金的投入参考美国方面,其花费过于昂贵;第二点,依然是在资金问题上,如果在对撞机领域投入过多,那么相对于其他的研究就会减少其中的经费;第三点,中国目前的现状,依然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对撞机的需求没有那么紧迫;

第四点,大型对撞机的研究法方向只是一个猜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最后可能也只是一场空;第五点,高能物理探索的方向有很多,不必将太多精力都放在一个假想上面;第六点,由于技术有限,未来的主动权可能在其他国家手中;

第七点,杨教授认为高能物理研究方面在未来短时间内并没有实际上的应用方向。

在这个讨论会上,他不仅仅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回答了很多学术上的其他问题,包括研究物理的感悟,还有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他认为现在的研究者应该在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杨振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提出问题的那位研究生,他对高能物理和对撞机非常的热爱,就对杨教授的回答不太满意,并且反问道:"高能物理学研究的进展,难道不是取决于我们是否要继续努力吗?"

但杨教授的回答依然是,作为一个过来人,他了解物理,也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高能物理学并不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内,希望他也不要继续执迷不悟。 

虽然物理界的大亨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但是为了中国高能物理学的发展,仍有一部分的执着的人继续进行着研究。其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就有几位不服气的"挑衅者"。

杨振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

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的王贻芳院士,中国首位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研究员,对大型对撞机的争议做出了回应。

他针对杨振宁教授的《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公开进行了反对,他认为在科学研究中争议是永久存在的,但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放弃这个领域的研究,这不仅仅是对之前研究人员的不负责,更是对科学的不尊重。

他提到各个国家都在不停地进行这个领域的研究,如果我们就此放弃,就只能望尘莫及。更何况,现如今留学人才能够大量回归,对我国的研究而是一种莫大的支持。

他表示,这项研究会继续进行,而且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参与进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超别的国家。

王贻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方亚泉

中科院地方亚泉曾发表过言论关于杨振宁教授反对继续研究大型对撞机的文章,他对杨教授的见解有赞同也有部分的不理解。据他所说,杨教授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劝解当时在场开会的年轻学者放弃对撞机的研究。

那时的他也很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但是他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认为对大型对撞机的研究并非结束了,反而是一个开始。

他表示,要知道,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何尝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当出现挫折时,难免会想到要放弃,但是如果就此放弃,怎么可能会发现前方的希望呢?高能物理研究中需要具备必备素质,那就是能够承受研究过程中的孤独。

对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不像那种热门行业,人人都能涉足也都能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都能够触及到,看起来似乎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物理领域,需要非常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人的见解才会有所突破,但是如果就此放手止步不前也许永远都落后一步。

做研究是不需要计较得失的,既然热爱就去追求其中的真理,即使希望很渺茫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尝试。就像我们当初刚开始研发原子弹时一样,何尝不是经历了一段黯淡无光的日子?在方亚泉看来,大型对撞机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研究并不会花费高昂的造价。

方亚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教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科学家,他像一个长辈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所以对其谆谆教诲,避免其误入歧途,但是中国有句老话不撞南墙不回头,年轻人就是需要这股劲去闯去拼才能有突破。未来是个方程式,想要解出未知数,就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探索。

有进步就会有争议,而问题就是前进的脚印,只要挨个解决了问题,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