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一点,慈禧她并不反对革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慈禧如果反对革新,根本就不会有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幼童留美、北洋新军等等改革举措,这些都是经过慈禧的点头,方才能实施的。

当时,若没有慈禧的点头,别说是训练新军、购买军舰,你哪怕就想是换一个衙门的名称,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慈禧本身并不反对改革,如若光绪只是单纯地进行改革,慈禧也并不会反对他。

可是,光绪的改革实在是操之过急,在没有完全掌控实权的情况下,就大刀阔斧地想着将慈禧和守旧派赶出朝堂,并彻底地改换清朝百年来所遵循的祖制,这等作法无疑是自寻死路。须知温水煮青蛙永远要比开水烫青蛙来得稳妥许多,在没有彻底掌控局面之时,慢慢将青蛙弄死,这才是正道,如若不然直接用开水,不但有可能让青蛙跳出,甚至自己还会被热水烫的一身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不反对光绪,只是反对光绪利用改革去剥夺她手中的权力,去伤害到祖宗江山的根基。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百日维新的多数改革(不包括尊孔圣为国教、以孔子纪年)若能完美地推行下去,于国于民皆大为有利,好比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断发易服、鼓励民办企业、废八股、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裁减冗官等等,这些改革举措皆是利国利民之举,若能实施下去,中国必定盛矣。

然而,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慈禧、守旧派官员来说,无疑是在剥夺他们的权利、挖大清的祖坟。

开国会、满汉平等、断发易服、废八股、裁减冗官,这桩桩件件都是慈禧和守旧派官员所不能容忍的举措。在他们看来,什么满汉平等,什么断发易服,这就是在掘大清的坟墓,大清何以为大清?满人统治的大清才叫大清,要是满汉平等,要是断发易服,这大清还是满人能作主的大清吗?这不就是要让大清亡吗?

大清若亡,他们的权势、财富也会瞬间消失一空,你说就是这样的改革,他们能同意吗?

慈禧和这些守旧派可不是什么大公无私之人,更不是为国为民之人,他们都是一群利益主义者,只在乎自己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从来不会为长远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自己是否能得到利益为前提,若是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哪怕只是一点点,他们也是万万不会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为首的“洋务运动”,它为何能够成功推行?归根结底在于洋务运动的改革都只是一些浮于表面的改革,并未试图去根治清朝诸如官员臃肿、贪污盛行、军队战斗力低下等核心问题,无论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训练新式海陆军也好,还是选送留学生出国也罢,其核心思想并非是为了强大中国,而是为了给清朝打一针强心剂,让它多活几年而已。

简单地说,洋务运动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保护慈禧这些既得利者的利益而服务,并非是为了中国自强而服务。

这也是为什么慈禧不反对洋务运动推行的原因,因为洋务运动是在维护她和大清的统治,并非是为了剥夺她和大清对天下的统治,所以她这才支持洋务运动。

光绪推行百日维新的初衷绝对是好的,其所有的改革举措都直击现在清朝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诸如官员的无能与腐败、腐朽的政治体系、战斗力低下的军队、落后的文化教育等等,他所实施的所有改革都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的,极具可实施性。

固然光绪的改革实质上也是在为了维护大清的统治,但相对于洋务运动,光绪的改革却也同时在拯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光绪虽有自强的愿意,却无治国的能力,他有雍正为国为民的心思,却无雍正运筹帷幄的能力,他满腹经纶,可却只知纸上谈兵。这样的光绪,注定不适合当皇帝,更不适合当一个想要推行新政的皇帝。

要想推行新政,首要做的就是做一个实权皇帝,要镇得住手底下的官员,光绪显然做不到,他要做得到,袁世凯就不会背弃他,改投慈禧。

其次就是要会用人,雍正推行新政时所任用的李卫、田文镜等,他们都是实干派,都是久经官场的老油条,而光绪却用的都是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根本不懂官场那些弯弯道道,更不知道如何理政,让一群书呆子去推行新政,这就等于是在自寻死路。

最后就是要会笼络人,雍正推行新政永远都是打一批人,拉一批人,听话就升,不听话就贬。可是光绪却是一棒子打死,除了维新派那些人,其他一概不用,不管你听不听话,都不会用你,当时光绪连自己的师傅翁同龢都不用,反而还因为翁同龢劝他改革要慎重,将他直接弃用。要知道,翁同龢可是江浙派的领袖,弃用他,就等于是弃用江浙派,将他们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推行的百日维新,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纵然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都很好,可谁叫它碰到的是一个不会当皇帝的皇帝,而且还是没有完全掌控实权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