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奶是发生在1岁以下婴儿身上的常见情况,以4月龄左右的宝宝居多。吐奶的主要原因,和宝宝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以及胃容量增加,对乳汁需求加大有关。

编辑:邱写写

家里大宝还小的时候,我妈过来帮忙带孩子,那时候我还不太懂母婴方面的知识,每天都是稀里糊涂,看着妈妈轻车熟路地照顾孩子,我才明白原来养育一个婴儿这么不容易。

每次喂奶以后,我都像一滩烂泥,累得分分钟栽倒在床上,这时候我妈就会抱起孩子,嘴里念叨着:“吃饱了,该打一顿了!”然后开始轻轻地给宝宝拍嗝。

所幸孩子有一个勤快的姥姥,小时候吐奶的次数并不多,没遭多少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到底为啥会吐奶呢?

婴儿吐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发于4月龄左右的宝宝,一般到6~8月月龄以后,随着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吐奶的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致婴儿吐奶的原因,主要是宝宝胃部贲门和幽门的肌肉发育不完全,贲门处的肌肉过于松弛,而幽门处则过于紧张,导致奶液原路返回,从嘴里吐了出来。

另外,吃奶速度过快、衔乳姿势不佳、或者是哺乳的姿势不当等主观原因,也可能会加重宝宝吐奶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吐奶8个技巧,宝妈收藏

虽然婴儿吐奶很正常,但终究是孩子遭罪、大人糟心,因此预防还是挺有必要的。

第一,顺应喂养:尊重宝宝的意愿,尽量按需哺喂,在宝宝不饿、没有吃奶意愿的时候,避免强迫喂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清醒哺乳除了夜奶之外,尽量让宝宝在清醒的状态下吃奶,不要在迷迷糊糊中吃奶,更不要让宝宝处于平躺的姿势吃奶。

第三,平和哺乳:当宝宝大哭大闹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哺乳去安抚,选取宝宝平和安静、心情愉快的时候喂奶。

第四,姿势矫正:正确的吃奶姿势是含住大部分的乳晕;没有含住、或者完全含住,都是不良的吃奶姿势,可能会导致空气吸入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间歇拍嗝如果哺乳时间较长,可以尝试边哺乳边拍嗝,或在哺乳中暂停一下,轻拍宝宝背部,再继续喂奶。

第六,竖抱缓解:喂奶后尽量采取竖抱的姿势拍嗝,拍嗝后可以继续竖抱15~20分钟,让宝宝保持贲门在上、幽门在下的姿势。

第七:辅食注意:引入辅食以后,尽量选取黏稠的糊状辅食喂养,避免给宝宝添加菜汁和果汁,这些液体食物可能会加重吐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尿布注意:尽量避免喂奶后立刻更换纸尿裤,以免出现幽门在上的姿势。可以在喂奶前先行换好纸尿裤,让宝宝干干净净地吃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奶已经发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吐奶,都不会伴随明显的不适反应,小家伙们不会特别难受,宝妈们只是需要多操劳一下,多洗几件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吐奶发生后,为了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妈妈们需要注意几个处理技巧

★ 吐奶发生后,不要着急移动宝宝,尽量缓慢移动,或者稍等一会儿再调整姿势,以免奶液从鼻腔流入肺部。

★ 如果奶液吸入了鼻腔,呛奶比较严重,妈妈们可以把娃放在腿上、面部朝下,拍一拍宝宝背部,好让奶液顺着嘴巴和鼻腔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吐奶,这几种情况要重视

上面提到,吐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太担心,但是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重视起来了,最好是带宝宝就医检查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奶反复,而且吐奶的量比较大,几乎“吃一口吐一口”,无法正常进食;

吐奶呈喷射状,可以喷出相当一段距离;

宝宝吐奶后身体不适、精神不佳,或者是排便异常,如长时间不排小便,或者是拉肚子。

当然啦,即使是正常情况下的吐奶,宝宝没有出现精神不振,吐奶本身也是怪浪费体力的,妈妈们尽量能避免则避免,让小家伙们稍遭点罪更好。

小岛今日话题:你家娃经常吐奶吗?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多平台优质创作者,关注我,孕期营养健康、孩子成长教育,给您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