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最发达、最兴盛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产生了很多的学派,就是所谓的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很活跃,每家都有自己的学说、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据说在孔子、墨子死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号称“世之显学”。《韩非子》中的《显学》篇,记载了儒、墨两家的这些支系,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道这些支系的区别了。不过,从文中的记载,还可以想见当时学术思想的繁盛。

造成这种繁盛,我认为下面两个原因是很重要的,一是平等的观念,一是对现实的重视。为什么要强调这两个原因呢?我想通过和西方社会作些比较来说明。

欧洲的中世纪,是农奴制社会,处于社会上层的贵族,兼有地主和领主两重身份,对于土地,他们是地主,对于农奴,他们是领主。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占有土地,而且对于农奴有一定的人身占有权。在那样的社会,农奴隶属于农奴主,是没有什么人身自由的,即使逃出了庄园,也不能就此获得人身自由,主人还有权把他们追捕回去。只有逃到自由都市一年以上未被抓回,才能具有自由民身份,但在漫长的中世纪,这种机会是不多的。由于人身自由被剥夺,人们的聪明才智也难得以发挥,既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更不能造就繁盛的精神文明。所以,欧洲的中世纪,社会发展是很迟缓的。只是到了后来,农奴逃走而获得自由民身份的逐渐增多,自由都市兴起,出现了文艺复兴,才开始有西方近代社会文明。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平等的观念,四书五经中都很有平等的气息,像孔子所主张的“仁”,《春秋谷梁传》中的“民者君之本也”,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等等。至于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不是孟子的创造发明,而是自古相沿的老话,说的是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分工易事。由于当时处在具有平等气氛的社会中,人们才能自由地阐发自己的见解,特别是那些创立了一套学说、怀有治国之策的文士,更受到特殊的礼遇和尊宠,有条件继续研究、发展并传播他们的思想学说。当时各学派之间的争辩,也是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展开的,对于学术的繁荣,也起着促进作用。庄子在自己学说的对立面惠施死后,说“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正是根源于此。所以我要说平等的观念是学术思想繁荣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另一方面看,古代欧洲宗教的势力很大,一段时期内,教皇的权力甚至在国王之上。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盼望早日进天堂,去见上帝,而把眼前的生活看作是一种苦难,是通向天堂的一个过渡,所以他们贱视人生,厌弃现实生活,对世上的一切,都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不去探索和研究。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学术思想很难发展。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才把这种风气扭转过来,开始注重现实,要求现实生活的美好,才有了近代文明。

中国古代则没有宗教,人们的注意力不在生死鬼神方面,如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他们对于现实倒是予以了极大的重视,诸子十家中,大多都明显地表露出积极入世的倾向,儒家的仁政,法家的尚法,墨家的兼爱,纵横家的游说,农家的君臣并耕,都是针对国家的统治、社稷的安危提出的见解主张,其余各家的学说,也无一不是针对现实而发。正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宗教,人们注重现实,所以当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到来之时,就从各自的立场、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各不相同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学说,以致造成了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

有人认为孔子也是宗教,说儒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是世界五大宗教。我不这样认为。记得当年印度的泰戈尔来中国时,我就与他谈过这个看法。那次是徐志摩(当时给泰戈尔作翻译)约我去谈话的,刚到时,北大的一位德文教授正与泰戈尔交谈,他说世界有五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五者是相通的。他走后,泰戈尔问我的看法,我说我认为孔子不是宗教。宗教的真谛是在出世,其自身生活在现实世界,而精神上所依赖以生活者,却超出现实世界,信仰鬼神,祈求鬼神的佑庇。而孔子不谈生死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他注重现实世界,所以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没有宗教迷信的成分。

泰戈尔也同意这一点,却又认为孔子的话都是四平八稳平平常常的,似乎什么时候都适用,缺乏点“真”。我说不是这样,孔子是很认真的,很不随随便便的。比如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猖则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中道而行是最好的,狂与狷都不合乎中行,都有些偏执。而从另一方面看,狂者的“进取”,猖者的“有所不为”,都是对待现实生活的认真的态度,是其真情的表露,因为他们有“率真”之性,尽管有些偏,还是可取的,所以孔子把狂、狷看作是仅次于中行的人。至于那些把自己的真情伪装起来,为人圆滑,面面俱到的人,即所谓“乡愿”,孔子说他们是“德之贼”。由此可见孔子是讲“真”的,对待现实是很认真的。

◎文章转自《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