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坏的生意

中国出现了一种很特别的现象:你挣钱可能很难,但借钱却是前所未有的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但凡叫得上名字的巨头企业都想你去借钱,甚至他们生怕借贷太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有的公司一个app就有一种消费贷产品,画风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巨头们本来各有地盘,但大家又不约而同的玩起了金融,似乎放贷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必经之路?

当然,我们并没有想要批判任何平台的意思,事实上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巨头当然可以做小贷业务。

并且小贷本身也不是一个坏生意,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确实有许多老百姓享受到了小贷业务带来的便利。

比如有人家里出现了突发情况急需用钱,但是因为抵押物或是流水等资质不够,银行并不愿意提供贷款,这时候使用小贷对他们来说确实可以解燃眉之急。

此外,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还出台了司法解释,有限度地给小贷“松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司法解释表达的意思,目前许多开展小贷业务、融资担保业务的机构都被定义为金融组织,新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不适用。

而新民间司法解释指的是司法不会保护LPR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

因此,这个近期出台的最高司法解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小贷业务的的利好消息。

为什么巨头都疯狂涌入?

小贷是个不坏的生意,甚至互联网公司用心做的话可以通过数据模型优化对消费类个人信用贷款限额,防范个人贷款杠杆率快速上升,让真正有资金需要的人得到帮助,也让用户免于踏入各种贷款陷阱。

可以说用得好的话小贷能够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带来极大的好处。

但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并不是所有“不坏”的生意都会让近乎所有巨头都趋之如骛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促使他们纷纷杀进这个领域呢?

事实上,驱动各家巨头企业放贷的首要原因就是高额的利润。

我们都知道资本是逐利的,声称不逐利的资本要么是骗子,要么就会消失。

因此,这么多巨头挤破头都要涌入进来必然是因为小贷业务很挣钱。

不过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一种生意有超额利润就会吸引玩家进场,但是等玩家越来越多后竞争会加剧,超额利润会降到平均利润,市场达到均衡。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出现了偏差,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那么多玩家进场做小贷,然而小贷的魅力并没有降低,反而愈演愈烈。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会出现这种状况只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小贷的利润实在太高,即使正在逐渐降低也足以吸引玩家跑步进场。

要知道金融是可以加杠杆的。以朋友们熟悉的蚂蚁集团为例,他们实质上就是通过放贷做着加杠杆的事情。

我们可以先假设蚂蚁集团有1元本金,借2元就变成了3元。按照他们之前的操作,会进行49次资产证券化,这时候钱就变成了大约150元,按15%的利率计算,一年能挣20块。

而蚂蚁之前准备上市时的pe是96倍,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假设这个生意是能做96年的。

因此,蚂蚁玩的是拿1元本金换走2000元的游戏。

试问面对如此巨额的利润谁不想加入?

因此即使目前做小贷的利润有所降低,但也足以吸引玩家进场。

第二,其他行业平均利润太低,即使小贷行业利润正在降低,也远比其他行业要高,甚至高过了这些巨头的本业。

因为对很多巨头来说,他们左手有流量,右手有数据沉淀,他们可以用流量做大盘子,用数据精准获客,相当于用很低的成本就能获得高额的利润。

科技不止要扩张,也要克制

小贷业务在很多时候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便利,也让巨头们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然而,看上去一切都很美好的事,代价往往隐藏在不起眼的地方。

一方面,近期出现的京东、360等巨头因为金融借贷广告视频被骂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黑猫投诉上,京东金融、微博借钱、360借钱等平台因为虚标利率,借款后无法提前还款等原因被投诉;

这些事件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很多巨头平台面对巨额的利益并不能很好的克制住自己,本该用来造福老百姓的东西已经逐渐“变味了”。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学原理:科技进步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在于获取超额利润,如果有一种业务能够取代科技进步,可以稳定地获取高利润,那么科技进步的动力只剩下一些比较高尚的理由,动机和动力略显不足。

而一旦高科技产业不能够快速发展,那么剩下的中低端行业当然提供不了足够的岗位来应对消费能力不足的情况,这也就更加需要放贷行业的出现。

至此,巨头们商业逻辑自洽,普通老百姓乍一看确实也通过小贷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代价就是科技停滞不前。

比如早几年还听说有巨头在弄AI之类的高科技产品,在做着独立系统的开发,但是经过最初一系列好消息的轰炸后,现在也听不到太多的声音了。

因为在很多企业看来,相比起做这些困难的业务,小贷赚钱来得快又轻松不是更香吗?

因此小贷本身并不可怕,用得好的时候它甚至可以让急需用钱的人们享受到金融无微不至的服务。

然而真正可怕的是在巨头逐利之下慢慢地社会上会形成两种人:放贷的人和借钱花的人,而且最后也只剩这两种人!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