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佛陀的前半生,我想说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每一个普通人的一生,都需要经历从稚嫩到成熟,终极了悟智慧,众人如是,佛陀也如是。而多数人走完一生,最终只停留在对生活和精神的成熟。

佛陀在悟道之前,就是众生中的一员,有他的七情六欲,喜怒悲欢,时不时地要遭遇生活中的困扰,为物喜为己悲。

或许,因着王子的身份,很多人不同意佛陀是普通人的说法。

的确,作为一国储君,其天然拥有的权势、地位和财富没有第二个人能比。但是,佛陀本人对这些身外之物,弃之敝屣。

从佛陀在蓝毗尼园降生起到童年时期,佛陀从懵懂无知到对身边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国王王后的宠爱庇护下成长,他也跟其他小伙伴一样,要学习文学、数学、音乐和体育,读书之余还要练习武艺。

青少年时期的佛陀,就有点厌倦周围的世家环境,他不喜欢宫廷王公贵族们整日高歌艳舞,更热衷 深入民间、乡下,关注和体察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时候的佛陀开始对宗教哲学产生兴趣,他研读《吠陀》,不上课的时候,常常跑去找教士和婆罗门探讨其中的意义,他很喜欢跟隐士和僧人交流。

直到后来,遇到未来的妻子耶输陀罗,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在库纳湖畔的武术比赛上相识,在贫困村落救治患病的儿童时相遇,在王宫宴会上赠送礼物,让释迦王子和这位公主互生爱慕。

佛陀和耶输陀罗婚后,两个人有共同的精神要求和社会活动,他们对灯红酒绿的权贵生活没有兴趣,山珍海味和绫罗绸缎并不能让他们心动。他们常常到乡村探访民间的疾苦。

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对佛陀后来的出家不解,婚姻美满,家庭和谐,有让人羡慕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这些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样子。事实上佛陀跟公主自始至终确实很幸福,但是面对世间受苦的百姓,宫廷中耽于玩乐,政治上的腐败和争斗,让释迦王子逐渐走上了寻找解脱痛苦、解放精神的道路。

为了寻求大道,佛陀只能选择离开,离开他的爱人和家庭,当然,这一切在耶输陀罗心理是早就有预感的,坦诚相待,互诉衷肠,佛陀和公主对未来的路有过很多次交流。

正如佛陀说的话一样,他的出走不是自私和逃避责任,而是为了更广大的众生。

佛陀的前半生,并没有什么传奇和神迹显现,他有普通人的心理路程和生活实践,这些塑造了他的性格和品行,为后半生的求道之路铺垫了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