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事、愤事、不平事,此时,要么让人激动,要么让人愤懑,要么让人痛苦。这时,我们应该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是任由其发展,还是加以约束,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曾国藩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曾国藩曾经是一位愤青

早年间,曾国藩由于性格刚强,经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经常大发脾气,让人不可理喻。

记得有一次,曾国藩为父亲祝寿,他的一个朋友前来庆贺。这本来是一件高高兴兴的好事,没想到在席间两人因为一件小事起了冲突,曾国藩气得张口大骂这位朋友,把身份和场合都抛在了脑后,结果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咸丰年间,曾国藩回家守制,皇帝免去了他的兵权。这段期间,曾国藩由于诸事不顺,心情十分不好,性格变得十分暴躁,脾气也很坏,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责骂自己的弟弟和弟媳。

在家的这段时间,他与几位弟弟都闹过矛盾,而且原因都出在曾国藩身上。

后来,曾国藩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这段经历感到十分后悔,尤其对战死沙场的弟弟曾国华感到深深的愧疚。

从此之后,曾国藩不断加以改进,努力戒除自己“忿激”的毛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会一味地乱发脾气,而是能够冷静下来耐心去处理。他渐渐成熟起来,性情也有了很大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存其倔强,去其忿激

在《致沅弟·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中,曾国藩提到了“倔强”和“忿激”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成就大事的人心中必然有一股旺盛的血气,这种血气便会使人“倔强”,也会使人“忿激”。

“倔强”是男子汉大丈夫必须具备的品质,而“忿激”指的是人激动、愤慨、生气,则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因此曾国藩提出,要“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

他在信中对曾国荃说:“弟近年于阿兄忿激之时,辄以嘉言劝阻;即弟自发忿激之际,亦常有发有收,以此卜弟之德器不可限量,后福当亦不可限量。”

哥哥在忿激之时,经常得到弟弟的好言相劝。而弟弟出现忿激时,经常是有时发生有时收敛。由此可以看出,弟弟的品德修养不可限量,以后的前程也不可限量。

“抵任天下之大事以气,气之郁积于中者厚,故倔强之极,不能不流为忿激。以后吾兄弟动气之时,彼此互相劝诫,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斯可耳。”

以后我们兄弟不管是谁生气的时候,一定要互相劝诫,保留其倔强,去掉其忿激,这样才会更好。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曾国藩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忍”字,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到涉及家国天下的大事,都需要忍耐。

孔子曾经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人想要成功,一定要懂得忍耐,等到时机成熟,才能够得偿所愿。

曾国藩曾经说过:“动心忍性,斯大业之基;侧身修行乃中兴之本。”也就是说,只有做到动心忍性、侧身修行,才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在《致沅弟·一味忍耐,徐图自强》中,曾国藩说:“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不料被申夫看破。”

从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忍”字上有着很深的修养。他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挫败,但都“打脱牙和血吞;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忍”是真正的强者才拥有的品质

有人认为“忍”代表了懦弱,是弱者的武器。实际上,忍不但不是懦弱,而且是真正的强者才拥有的品质。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磨炼。由于处世态度不同,不同的人做出的选择也不一样,最终便造就了不同的结局。

有的人总感觉自己命运不济,在身处逆境时,由于承受不住困难的考验,变得消极、绝望,结果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从此一蹶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最终一败涂地。

有的人有着很强的忍耐力,在遇到困难时,总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将困难和挫折全部转变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不但磨炼了自己,也最终获得了成功。

真正的强者,能够通过忍耐来磨炼自己,使困难变为修行,使逆境成为阶梯,使失败成为成功的磨刀石,从而逐渐走出困境,达到成功的顶端。

“忍”字是一种智慧、一种力量,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品质,也是成为强者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