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田沐冉)在1月21日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民促会)举办的社会性别主流化专题研讨会上,中国民间社会性别网络(CCGN)三期项目正式启动。会上公布了针对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认知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反家庭暴力法》已经颁布4年多,公众的知晓度较高,但了解程度不深,只有3.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

上述调查结果来自该项目的基线调研报告。该调研针对教育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中国社会组织工作者、女性活动家和企业家等人群展开,这些群体也正是该项目的目标群体。

据悉,该项目将通过开展宣传与政策倡导、组织反家暴法政策落地培训、培养基层社会性别专家等活动,来实现提高政府官员、妇联干部、教师和民间组织员工的社会性别意识,逐步改善女性发展环境的目标。项目还将加强社会性别在民间的网络建设,整合网络内外资源,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女性赋权。

民促会有关专家表示,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的提升不代表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更重要的是提高男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因此三期项目将提高男性的参与度。

正如基线调研结果显示,男性的性别意识比女性更为保守。在性别刻板印象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偏见,“为母则刚”“母亲的奉献”等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该专家还指出,要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各行各业的认可及支持,需要提高政策领导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