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固废网讯:如何更好地回收与利用再生资源,怎样才能提升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让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习惯……去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8个月来,这个一头连着文明、一头牵动民生的大问题始终牵系着市政协委员的心,他们走访调研,建言献策:设置再生资源投放点、收集点、暂存点,让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中的再生资源能收得上来、运得出去……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垃圾分类再次成了委员们聚焦的话题。
效果
400余户居民坚持垃圾分类20多年
在西城区赵登禹路西侧,一个很不起眼的老旧小区——大乘巷社区里,400余户居民已经坚持垃圾分类20多年。“每隔几米远就有成组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桶,可回收物具体分类也很细。更难得的是,在这里,垃圾分类已经融进很多居民的血液里,真的成为了一种自觉行动,甚至有的居民已经搬走了,还每天专门坐车回来当志愿者,坚持桶前值守。”市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崔铁宁还记得,第一次到这里调研时,此情此景让她印象极深。
崔铁宁告诉记者,她在学校做了几个与垃圾分类回收相关的科研项目,平时经常带着学生前往政府部门、居民小区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像大乘巷这样,居民中有人担当志愿者的角色,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更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开展。”崔铁宁说,为此,她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建议,创新宣传教育模式,因地制宜营造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助推居民从“被动分类”逐渐过渡到“主动分类”。创新宣传模式、加强宣教沟通,建立广泛的群众信任,开展共识建设和多元参与网络体系建设,并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不足
建筑垃圾 大件垃圾缺乏足够暂存点
来自民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宋慰祖关注垃圾分类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他看来,当前北京的生活垃圾分类更加准确,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也持续提升,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垃圾减量,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重点环节。
宋慰祖介绍,再生资源种类多,回收链条长,基本类别就有10种以上,进一步细分能达到几十种,如果不能实现方便有效的投放、存储和运输之间的紧密衔接,则极易混入其他垃圾被焚烧或是填埋,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调查他发现,本市垃圾分类还存在着上门回收服务覆盖范围小,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不足,缺乏足够的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暂存点等不足之处。
此外,虽然目前不少社区采取了加装“破袋神器”、增设洗手装置等方法帮助居民破袋投放厨余垃圾,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不便之处。
围绕这些不足之处,在本次政协会上多位委员建言献策。
建议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打通再生资源收、储、运、用产业链条。”宋慰祖表示,首先,增加可回收物品种,细化可回收物的品类,明确哪些物资具有回收价值;其次,设置专门的再生资源投放点、收集点、暂存点,“再生资源要想收得上来、运得出去需要有专门的场所,有了分类暂存的地点或设施才能与分类运输的车辆衔接。”
宋慰祖表示,由城市管理部门搭建平台,实现街道、社区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之间的市场化对接,帮助街道、社区引入第三方企业,“比如发布达标合规的物资回收再利用企业目录,供街乡、社区从中选择,实现精准落地。”宋慰祖说,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形成1+1大于2的效能,做到垃圾分类与物资回收再利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因地制宜探索厨余垃圾投放方式
今年市政协会,朱良委员重点关注厨余垃圾的投放问题,对厨余垃圾投放时是不是必须破袋,他认为不宜“一刀切”式强制要求,各社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厨余垃圾投放方式,并探索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采取机械化手段集中破袋。
朱良说,北京实施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让分类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未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自觉分、分得清,那破袋检查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就不再是必须环节,可以考虑在厨余垃圾处理厂通过机械化手段集中破袋。
朱良调研发现,“其实没必要一律采取破袋投放的形式,各社区可以根据住户年龄构成、外出集中时段等多方面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投放方式。”
加大垃圾分类奖惩力度
“北京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之后,前期宣传力度大、监督及时准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是有一部分人嫌麻烦不愿意分,或是不会分、分不好,接下来仍要大力提高居民自觉分类意识。”市政协委员、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明今年的提案依旧关注垃圾分类,他建议,要完善垃圾分类规章制度,加大奖惩力度,提升居民参与度。
刘海明建议,要尽快完善垃圾分类规章管理制度,加大监管,设置奖惩措施,对未按要求进行垃圾处理的现象,要进行处罚或惩戒。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个人或企业给予一定积分奖励,例如实行垃圾分类存折等,“还可以设立监督投诉热线,让广大居民作为监督员,全员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或是针对街道、社区层面开展垃圾分类考核排名,对垃圾分类开展效果不好的街道、社区加大曝光力度。”
市政协委员、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兼区总工会主席胡淑彦也建议,要加大对拒不配合垃圾分类居民的处罚力度。将执法权授权下沉到社区物业,由街道授权物业代街道执法,授权物业可以对拒不配合和乱扔垃圾的个人进行处罚,方便物业作为垃圾分类责任人加强对本小区的有效管理,“当然,如果授权物业可对个人进行处罚,那么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执法规范、取证要求等,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管。”胡淑彦说。
此外,刘海明还建议,要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比如在社区组织一些有奖竞猜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让孩子担任垃圾分类小小监督员,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将垃圾分类的意识带入每个家庭中。
马上就访
可回收物指导目录近期将发布
针对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提案,记者专访了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调研员吴润江。他告诉记者,目前,市城市管理委正在对可回收物的投放、收集、运输等环节进行综合部署,今年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有望取得重大进展。
吴润江表示,目前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已制定完毕,将于近期对外发布。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将明确可回收物的基本品类,“只要是在这个指导目录范围内的,居民都应当投放进可回收物分类设施。同样,在目录范围内的,企业也需要按规定进行回收,不能以低值为由拒收。”吴润江告诉记者,可回收物指导目录的内容相对比较全面、细致,除了常见的品类外,还包括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纸基复合类的外包装,如牛奶盒等。玻璃、泡沫塑料、废旧衣物以及一些废旧家具等低值可回收物,也将列入回收目录,促进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
针对再生资源投放、暂存场所的问题,吴润江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提到,一个居住小区应至少具备一处可回收物交投点,以前这个交投点可能就是一个蓝色的可回收物桶,今年,这项规划也将“升级”。目前本市正在对生活垃圾分类驿站进行改造提升,使之具备可回收物交投功能。预计今年年内,本市将完成600座分类驿站的新建和改造任务,改造后全市具备可回收物交投功能的分类驿站将达到1600座左右。“我们也鼓励已经引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小区推广预约上门有偿回收。”此外,小区也可采取设置流动交投点的形式,比如划定某一处区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居民可以来此投放可回收物;或是安排流动收集车,定时定点前往小区内收集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
根据此前规划,本市将在除东城、西城、石景山外的每个区至少建立一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目前选址规划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每个街道、乡镇还将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中转站,以满足可回收物暂存、运输甚至初步分拣处理的需求。“根据各个街道、乡镇的情况不同,这项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街道、乡镇的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相邻几个街道乡镇共用一个中转站也可以。这项改造预计也将在今年年内完成。”吴润江说。
此外,本市还将搭建居民端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间的沟通平台,成立产业联盟,由联盟或社会团体制定或发布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推荐目录,将愿意承担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社会责任,信誉好、能力强的企业纳入推荐目录,当社区有需求引入第三方企业时可供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