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儿童成长发育问题深受家长关注,而积食是0-6岁儿童最常见的问题,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近日,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潘明沃,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宝宝积食的中医调养》的直播讲座,直播获得23w+的关注。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潘明沃(左)做客南都健康大讲堂
“闻、看、问、察”四步法辨别儿童积食常见的四种体质
积食的成因很多,有一些是喂养不当引起的;有一些家长虽喂养得当,但因3-6岁的儿童过群体生活,可能会互相传染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有部分会影响消化系统,胃肠推动力变弱引起嗳气,就会导致积食;有些小孩是呼吸道感染康复后,肠胃功能还没恢复引起的积食;也可能是寄生虫所导致,但一般出现于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方。
潘主任认为儿童常见的体质有十种,常见积食体质有脾虚体质、湿热体质和心肝火旺体质。“家长可以通过闻口气,看舌苔,问大便,察睡眠这四步法来辨别孩子的体质。口气在儿童体质改变的时候会出现变化,是儿童脾胃状况和消化功能的表现,因此,闻口气有助于判别是否有湿热、积滞、食积等表现。看舌分为看舌苔和舌质。舌苔是覆着舌黏膜上的一层膜状物质。舌苔是胃气上荣于舌的表现,同时也是病邪深浅的反映。儿童发病前都会出现舌苔的变化。舌质是指舌头的黏膜的颜色与纹理,反映了人的脏腑气血盛衰和体质的寒热。大便是通过大肠传导运化排出的人体糟粕。大便的气味、软硬、质地、颜色、节律等,都反映了人体脏腑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反映足太阴脾经的功能。睡眠是人体气血行于阴经的时间,当心经肝经出现异常的时候就表现为睡眠状态的异常。”
辨清宝宝积食体质,中药汤方助调理
脾虚质的症状表现为口气正常或酸臭,有不消化食物的气味。舌质淡白,舌苔白厚或薄白。大便质稀或头硬尾软,排便习惯不规律,排出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睡眠时昏睡露睛,睡醒后仍然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建议使用健脾扶正汤方:鸡内金5、麦芽30、五指毛桃8、茯苓10、扁豆10、淮山10。
湿热质的症状表现为口气臭,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大便臭、质烂,不成形,粘滞。夜寐不安,常诉腹部不适。眼分泌物增多。建议使用祛湿消滞汤方:橘皮6、茯苓10、薏米15、扁豆10、小豆15、布渣叶10、绵茵陈10。
心肝火旺质的症状表现为口气正常。舌质光滑有裂纹,舌边尖红,苔少或无苔、剥苔(舌苔部分缺失)。排便干燥,硬,干结难解,甚至便血,夜寐不安,烦躁易怒,夜间哭啼,不睡午觉,兴奋多动。建议使用清肝养心汤方:白茅根10、桑叶10、夏枯草10、鸡骨草10、莲子10、麦冬5、茯苓10、灯芯花1。
“这个健脾扶正汤一些家长还称它为‘学霸汤’,因为脾主肌肉,脾主思,所以脾虚的小孩专注力会比较差,没有精神去学习,一般都是学渣。改善脾虚体质后一些孩子学习上也会有提高。以上三个汤方食用方法均为适量瘦肉煲汤,煲1小时左右,成4-6碗汤饮用,不强求孩子每次都全部喝完,建议一周使用三次。”潘明沃主任介绍道。
对于小儿积食主要是针对脾胃,潘明沃主任也介绍了几种小儿推拿的方法:“在家里也可以捏脊,可以摸摸宝宝的背部,结节,三捏一提,有阻碍可能是结节,可能就是有病症。家里做当保健,专业人员做会更好。冬季较寒冷,给宝宝捏脊或揉腹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或者按脾土、揉板门、清补脾经、泻大肠经、运内八卦等手部穴位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宝宝喂养需得当,对症调理不贪多
“听说山楂开胃、淮山养胃,多给孩子吃这些是不是对小孩的肠胃有好处呢?”针对这个问题,潘主任表示所有东西多用都不好,通常是孩子有积滞才需要对症调养,比如:麦芽是消米食和面食的,山楂是消肉食的,益气健脾用白薯,脾阴虚可以用淮山,但是脾气虚的孩子服用淮山后会更加不想吃东西。
针对粉丝提问的:“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多给孩子补充益生菌,多喝酸奶是否对改善孩子的脾胃有帮助?”潘主任回答:“我通过研究认为吃酸奶不一定能改善脾胃。我们在2018年做过脾胃肠道的菌群研究,发现用了中药之后小孩的脾胃变好了,我们用这类小孩的大便做前后对比,发现他们的菌群没有很大改变。服用益生菌或者酸奶也许会好一点,但如果孩子的脾胃功能没有调理好,照样好不了。”
孩子喜欢吃零食,正餐不好好吃,甚至吃东西追着他去喂,是不是容易导致积食?对此,潘主任认为是这是喂养不当的表现:“不建议给孩子吃太多零食,很多零食都有添加剂,不健康对脾胃不好。一方面要用四步法判断孩子是否有积滞,另一方面,喂养以正餐为主,建议七分饱,不能喂养得太过,规定只给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中间不给零食补充,如此下来孩子就会很珍惜吃饭的机会。”
直播/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黄菁琳
摄影:崔俊超
通讯员:林惠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