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风雨哈佛路》的朋友肯定都被女主莉丝惊到过。这姑娘不光学习能力惊人,复习能力还特别开挂。大大小小的知识测试都能稳稳hold住,且总能通过复习来巧妙对抗遗忘曲线。

莉丝是个超级会学习的姑娘,你呢?

每天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各科的成绩。你知道如何支配学习时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把书读薄复习法

把书读薄,其实就是总结重点、难点,认清自己薄弱环节的过程。

针对教材,提炼重点和难点。

在纸上列大纲,列大纲的时候可以将每个知识点简化为一个你自己能看懂的提示词,看到提示词能回想并复述出知识点即可。

大纲可以多列几次,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精炼,如此反复,最终让厚厚的教材变成薄薄的几张纸。

把书读薄之后,别忘了把练习册也读薄,针对练习册和过往试卷,需重点提炼薄弱环节,就是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也需要有一个越做越薄的过程,最终做到错题本中的题目都可以不看答案和提示就做出来。

2、整理归纳复习法

电脑里的东西如果杂乱无章地堆在C盘里,等要用的时候就会很难找,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个文件。

如果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要用的时候就特别好找,分分钟就能调取。

学习也是同理。

复习中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合并,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记忆空间井然有序。

整理的过程可以用思维导图法,就像神经网络似的,发散着画,不用管画得好看不好看。

画着画着你就能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记住并掌握它们。

3、碎片时间复习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小卡片

嫌小卡片容易丢的同学可以用巴掌大的小本子代替,把零碎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写在小卡片或小本子上。

比如英文单词、常用短语、英文佳句、语文科目中要求默写的古诗文段落等等,晚上见缝插针看上两分钟,往往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巩固效果。

也有人习惯用便条纸,并把写有知识点的便条贴在冰箱上、洗手间里。

从37岁才开始学英语,并在短期内水平飙升的李冰冰就是通过到处贴小便签的方式复习单词的。

4、分散交叉复习法

考前临时抱佛脚是最不靠谱的学习方法,即便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飞速忘掉。

要想提升学习效果,还得靠持续性的分散学习,各科根据掌握程度和优先等级,分别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将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晚。

这一方法的关键就是,学习计划越细越好,每天复习哪几科的哪几块儿知识,每科复习多长时间都列好,然后尽力按计划复习,这也能避免时间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某些知识点没空复习”的尴尬。

分散复习的同时,也需注意学科交叉,就是每天别只盯着1科复习,复习1小时数学就换换脑子,去复习1小时语文,别连续复习2小时数学,避免产生厌倦心理。

5、由难而易复习法

估计不少孩子都有这个习惯:按课本顺序复习,从第一章开始,慢慢复习到最后一章,刚开始的复习劲头挺大,越往后越累越松懈。

但课本的设计通常都是由浅至深,开头几章简单,越到后面几章就越复杂、越综合,也越容易出现学习漏洞。

所以干嘛不从重点难点开始复习呢?

对某些科目而言,后面几章节的内容往往会牵涉到前面几章节。

从最后一章开始倒着往前复习,相当于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能更加高效地查漏补缺、提升知识掌握程度。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由天津新文达教育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