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客家围屋的深度挖掘 对空间观念的艺术探索

1月22日,“围屋之变”—2021年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展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悄然开幕,因疫情原因展览没有举办开幕式,但仍旧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26日,展览团队在雅昌艺术中心举办了小型的在深媒体见面会,龙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晶一行,及策展人王林、艺术总监应天齐、深圳雅昌艺术中心总经理肖伟文出席了见面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和第十七届国际建筑展指定策展人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宣布了来年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

展览“围屋之变”应运而生:龙南围屋,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境内,龙南市有大小围屋360余座,其中有代表性的围屋是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里仁栗园围等,围屋建造时代不同,建筑风格各异,设计布局先简后繁,建筑规模先小后大,属客家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屋之变”因高度契合双年展主题而入选,又因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而改期,将于今年5月重磅亮相威尼斯。此次在深圳雅昌的前展,是12位艺术家朱成、何多苓、应天齐、李向明、师进滇、顾雄、傅中望、叶放、李枪、焦兴涛、李川、安海峰,在完成参展作品后,与龙南市人民政府以及策展团队共同希望,将这些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艺术作品在启运意大利威尼斯之前,于国内首次集中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展人王林在前言中写道:“选择龙南围屋作为创作起点,旨在思考中国客家移民与当今世界移民的关系,体验每个家庭与家族在面临历史危机时的生活抉择与生存智慧。”媒体见面会上,王林表示:“龙南围屋是典型的客家移民建筑,第一个特点是聚族而居、围合防卫,第二个特点是祖祠信仰、耕读传家。从而构成围合防卫与内构外向的依存关系。说到威双建筑展,其实并不是一个关于建筑形态、建筑营造及建筑模型的展览,而是一个关于空间意识和空间观念如何创新的当代艺术展,与威双艺术展各有侧重,并驾齐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展览的艺术总监应天齐提到,疫情给展览带来的不确定性反而让大家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作品,艺术家们都反复深入龙南在地考察,最多的去了四五趟,

“我们对客家围屋有深度的挖掘,建筑是时代文明的缩影,关注一个时代的建筑,可以看到有人生活过的温度和痕迹,民居是感受时代变迁的一个坐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被媒体问到此次展览会对客家的围屋带来怎样的影响时,罗晶部长不仅提及展览将对客家文化、围屋文化的推进作用,更特别提到:“在疫情的特殊环境下,龙南有很多的人在深圳过春节,今年特殊环境下的留深,也是这次展览的特殊意义,我们希望展览能够给与留深过年的龙南人一种来自家乡的思念。”

据悉,此次展览不收门票,疫情期间需通过雅昌小程序提前预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之期盼?《老》有所养?《病》壮固疾?《死》得其所?,朱成,雕塑,690x60x200cm,金属及综合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与渔,应天齐,装置150×116×50cm,2020水、鱼、监控设备、记录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鱼与渔,应天齐,装置150×116×50cm,2020水、鱼、监控设备、记录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离,李枪,装置,尺寸可变,2020,杂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道,叶放,装置,220×135×295cm,2020,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国,焦兴涛,装置,410x200cm,2020,旧家具、雕塑、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南回声,顾雄,多媒介装置,150x150x60cm,2020,玻璃钢着色,不锈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遥望与凝视,李川,影像装置,120×200cm(D×H),2020,木、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