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甄嬛传》的人,谁敢说没有被钮祜禄·甄嬛的霸气震慑到呢?其实钮祜禄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钮祜禄,原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长白山、英额及各地方。”

钮祜禄氏家族人丁兴旺,在清朝满洲八旗中各旗均有分布,隶属一旗。其家族中出了很多名人,

比如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还有乾隆宠臣和珅等等。

除此之外,清朝还出了6位钮祜禄氏皇后。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她们分别是谁,结局又如何。

在说这6位钮祜禄氏皇后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个人,她也姓钮祜禄氏,就是清太宗元妃。

她是大清开国功臣弘毅公额亦都之女,是皇太极的原配夫人,去世时年仅19岁,儿子也早夭。

皇太极称帝后,并未追封她为皇后,所以这位元妃并未算在6位皇后之列。

第一位:康熙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第二任皇后,是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清太宗元妃的侄女。钮祜禄氏于康熙年间入宫为妃,具体时间不清楚,但她第一次出现在记载中,已经是康熙十五年,此时的她已经是皇后的有力竞争者。

康熙十六年,钮祜禄氏被册封为皇后,然而康熙十七年就去世了,当上皇后还不到一年。

虽然当皇后的时间不长,但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康熙仍然十分伤心,一个多月都难以释怀,还是大臣们劝着她出去游玩,才慢慢放开。

除了康熙,孝庄太皇太后和仁宪皇太后也很难过,史书记载:

“太皇太后驾至乾清门,欲入宫哭临,康熙故辞再三,太皇太后始回宫。”

甚至

“仁宪皇太后临孝昭皇后梓宫前举哀。”

由此可见,孝昭仁皇后是深受认可的。

第二位:雍正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也是钮祜禄·甄嬛的历史原型。她的曾祖父就是大清开国功臣额亦都,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

康熙四十三年,13岁的钮祜禄氏嫁入雍亲王府为格格。

康熙五十年,钮祜禄氏生下儿子弘历。雍正即位后,册封为熹妃,后晋升为熹贵妃。

乾隆即位后,为生母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并为母亲建造寿康宫,作为其颐养天年的居所。

崇庆皇太后寿数极高,且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算是罕见。

乾隆四十二年,84岁的崇庆皇太后病逝于圆明园,全国致哀,谥号简称“孝圣宪皇后”。

第三位:嘉庆孝和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是嘉庆的第二任皇后,乃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钮祜禄氏于乾隆年间,嫁给嘉亲王为侧福晋。嘉庆即位后,册封为贵妃。

嘉庆二年,孝淑睿皇后去世,钮祜禄氏晋升为皇贵妃,代掌皇后之职。由于表现出色,两年后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嘉庆皇帝去世突然,不过他早已通过秘密立储,确立好继承人,只要当众宣读即可。然而当时并未找到,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立储小金盒。皇后自己有两个儿子,可她自知嘉庆想要嫡长子旻宁继位,同时她也明白,自己儿子能力不足以当皇帝。

所以她抛开私心,以皇后的名义降旨,指定由皇长子旻宁继位,既道光帝。

由于皇后的大公无私,让旻宁深受感动,所以他即位后,尊其为“恭慈皇太后”,母子二人相处融洽。

道光二十九年,皇太后病逝,享年74岁。此时的道光也已经68岁了,在皇太后去世后一个多月,他也驾崩了。

第四位:道光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是户部尚书、一等子布彦达赉之女,康熙孝昭仁皇后的曾侄孙女。她是道光帝的原配,于嘉庆元年,嫁给还是皇子的旻宁为嫡福晋。可惜嘉庆十三年,钮祜禄氏就去世了。

道光即位后,追谥她为“孝穆皇后”。

第五位:道光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是道光帝的第三任皇后,也是咸丰帝的生母。

虽然也是出自钮祜禄氏,但孝全成皇后这一支十分普通,与之前的孝昭仁皇后、孝圣宪皇后、孝和睿皇后、孝穆成皇后等毫无关系。

钮祜禄氏道光二年进宫,起初为全嫔,入宫不到两年,就由嫔升为妃,几乎得到道光帝的专宠。后来全妃生下皇三女,虽然是女儿,道光帝仍然十分开心,又晋升其为全贵妃。之后全贵妃生下皇四女,这是道光最宠爱的女儿。

道光十一年,全贵妃生下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母凭子贵,地位日隆。

两年后,道光第二任皇后佟佳氏去世,道光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之后册立为皇后。

道光二十年,钮祜禄氏去世,道光帝亲定谥号“孝全皇后”,葬于慕陵。

第六位:咸丰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是咸丰第二任皇后,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于咸丰二年入宫,初封为贞嫔。

仅仅40天时间,她便从嫔位,一步步升级成为大清皇后,是清代晋升速度最快的继后。

咸丰帝驾崩后,载淳即位,也就是同治帝,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

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暴毙钟粹宫。

由于她的去世,使得两宫垂帘听政,变成慈禧一人独裁,因此有不少传言称,她是被慈禧所害。

除了这6位皇后外,钮祜禄氏还出过不少皇帝的宠妃,比如康熙的温僖贵妃,嘉庆的恭顺皇贵妃,道光的成贵妃等等。足见钮祜禄氏在清朝,是有多么的风光。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