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清宫剧越发讲究,服装、首饰都能贴近历史文化。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时期的男人们喜欢戴扳指。其实扳指很早就出现了,只不过到了清朝时期,用途发生了变化,导致受众性也变强了。扳指最初是作军事用途的,后来才慢慢变成了一种饰物。只要是饰物,就会有更多的讲究,身份、地位等方面都可以通过饰物来反映一二。有一话叫,人往高处走,何况是在清朝时期,谁都想证明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一来二去,扳指就成了一种被人们所追求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学者们的研究,《诗经》中常常提到的''韘(shè)''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扳指。目前发现最早的韘是1976年从妇好墓中发掘的。由此可见,早在商朝时期,人们就有使用韘的习惯。

因为当时人们常常需要使用弓箭进行打猎和作战,而直接用手指出力拉弓的话,手指很容易受伤,所以人们就会在手指上戴上一枚韘,既可以避免弓弦和手指的直接接触,还可以让人们拉弓时使出更大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到汉朝时期,汉武帝为了让汉军能够在骑马射箭方面和匈奴军队一较长短,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并为其配备了大量的先进武器,除了为人熟知的弩以外,还有性能更好的制式弓箭,主要以复合弓为主,而要想将复合弓玩得转,就得用食指和拇指来拉弦。这个时候,韘的需求就更大了。汉朝的一些贵族甚至将韘制成了片状的''鸡心佩'',毕竟他们是为了装饰,而汉朝的各种工艺技术又跟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九品中正制的不断生根发芽,士族据有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有一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士族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声望,他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也就有了更多的讲究,他们把汉朝时期的''鸡心佩''搞得更加精美,不仅可以用来佩戴,还可以没事的时候把玩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宋时期是华夏文化的蓬勃发展期,各种饰物都呈现出一种多样化,有仿古风格、波斯风格和突厥风格等。汉朝式样的''鸡心佩''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手指上,只是在装饰效果上会进行一些优化,将其完全变成一种饰物。不过,军队中所使用的扳指倒是没什么太大变化,材料上依然还是皮制、铁制为主。

元朝时期,蒙古骑兵甲天下,而蒙古骑兵所具有的骑射本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武器装备,蒙古马、蒙古弓,甚至连扳指都更有实用性,少了很多装饰方面的考虑,扳指的造型更加简单,摒弃了传统的鸡心佩结构和梯形结构,采用了直筒结构,然后直筒上分凹面和凸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女真人原本以渔猎为生,从小就会学习使用弓箭。碍于当时比较落后的生产条件,他们多以鹿骨为材料制作扳指,并将其称之为''憨得憨(满语)''。后来。女真人在爱新觉罗家族的带领下,走向了强大,各种生产条件也得到改善,人们除了用鹿骨以外,还会用翡翠、白玉等比较名贵的材料,不过能够用上名贵材料的多是上层贵族。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对八旗子弟的骑射训练愈加重视,并从吸收蒙古人的经验,给他们配备直筒形制的扳指,相比那些造型精美的鸡心佩等而言,直筒状的扳指更容易批量生产,而且便于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入关之后,八旗铁骑驰骋天下,他们的直筒扳指也跟着进入了中原。爱新觉罗家是马上得天下,始终不敢丢弃骑射本领,就算是皇子,从小也得习练骑射。故而,上到皇帝,下到旗民,都习惯手指上佩戴一枚扳指。甚至还出现了一则关于顺治皇帝戴扳指的故事。

传说顺治皇帝带着一干大臣外出打猎,结果意外发现一处地方的风景很独特,他就摘下自己的扳指,并提出扳指滚到的地方就是他以后的陵寝所在地,而这处地方正是清东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毕竟是皇帝,肯定不会戴一般的扳指,尤其是等级森严的清朝,更是如此。清朝皇帝的扳指都是特殊机构定制而成的,用料、纹路等方面都特别讲究。乾隆皇帝作为一名文武兼备的皇帝,对扳指就更是情有独钟。

乾隆皇帝甚至亲自参与扳指的设计,有一次他在承德避暑,竟然为了造出一枚自己想要的扳指,提了七次意见,让手下人为此频繁往来行宫和紫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时候他的兴致来了,还会即兴赋诗一首,咏叹一番他的杰作。据相关史料所载,乾隆皇帝在扳指方面作了五十多首诗,可见他对扳指是有多么钟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扳指虽小,但是却也能够彰显华夏文明之源远。先秦时期,战争是社会的主题,而弓箭又是战争的利器,为了让这种利器发挥出更大的效力,人们就制作出了韘;两汉时期,国富民强,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贵族们就将韘做成了更具装饰性的''鸡心佩'';唐宋时期,文化璀璨,各种文化都汇聚在华夏大地上,扳指的形制和种类也更具多样化;清朝时期,扳指除了装饰以外,还承载了满人对过去那种尚武精神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