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大都比较安分。但正所谓狗急了要跳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如果实在没有活路他们也有揭竿而起的时候,秦末大规模农民运动——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便由此而起。

从这以后,统治者们虽然开始重视农民这个群体,可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一旦出现什么自然灾害,如果再加上赈灾不力,那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民不聊生、强盗啸聚的局面。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又恰逢全国大旱,以至于民生凋敝,饿殍遍野,然而统治阶级却没有减少哪怕一丝的赋税,黄巾起义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大约在东汉灵帝建宁年间,“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去山中采药,遇到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看着鹤发童颜,颇为不凡。张角一看此人必是隐世神仙,就上去巴结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了舔狗。也许是老神仙很受用,便把张角叫到一个山洞,传给他三本书,还对他说:“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世救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学成之后,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最初确实是以“救世济民”的名义传道,所以深受老百姓欢迎,很快便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几十万信徒。与此同时,他也正式创立“太平道”,将信徒们发展成了一个严密的宗教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社会腐败,民不聊生,张角等人遂决定顺势而为——在公元184年,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和张梁分别自称“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他们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正式发动黄巾起义,旨在推翻汉朝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皇帝治世的一套理论,占全书的主要部分,以黄老学说为治国方针。认为天人一体,也就是人类与自然天地是一体的,人要顺应自然,而不能被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约束。人要是违背自然上天就会降下灾祸,小则损伤疾病,大则灭国亡家。而皇帝作为统治者更应该行善积德,不然老天就会降下灾祸,所以在古代一旦有什么灾害发生,皇帝就会下罪己诏,向天地认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提出了承负的善恶观,认为先人犯的过错,会由后辈子孙代为受过,如果先人为善,则后人得福。这一善恶观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持久。

那么问题来了,张角作为一个普通人,究竟是如何发展起自己势力的呢?

原来,他先是通过为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广泛地吸引教众,发展力量,扩大影响,也就是利用符咒和药一起煮成符水,然后让病人喝下去,让病人以为是符咒起了作用。然后,他再忽悠老百姓说,喝了符水把病治好了的人就是信道的人,喝了没治好的人,不是符水不起作用,而是因为此人不信道的缘故。就这样,张角得以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信徒。

从结局上来看,黄巾起义其实是一场非常失败的农民起义,因为起义之初,张角等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其发动的广泛,计划的周密,阶级对立的鲜明,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起义之所以后来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宣告失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们虽然打着“为天下苍生”的旗号,却实际上根本没有在乎天下百姓的利益——在获得了权力和粮食资源后,迅速变质腐化,就像杀掉恶龙的勇士最终也会成为恶龙那样。

特别是在起义后期,张角等人根本就没有制定出任何利民的政策,也没有组织生产,而是一味地靠抢劫以充军饷,顺便裹挟更多的人参加起义,以至于各地豪强地主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人因此而纷纷站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张角本人则最终落了个众叛亲离的结局。

当然,黄巾起义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扯下了东汉腐朽王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让皇帝逐渐失去天子应有的权力,而沦为董卓曹操等人的傀儡。

可以这么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英雄辈出,乃至天下三分局面的出现,都只是黄巾起义为别人所做的嫁衣裳罢了。

秦进才:黄巾起义领袖张角;

刘旭初:论黄巾起义与太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