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早间,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时今日有2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500亿元。此外本周央行累计净回笼资金已超5500亿元,周五央行逆回购到期规模为2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利率持续上升

据统计,本周共8545亿元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包括2405亿元TMLF和6140亿元逆回购,是本月到期回笼压力最大的一周。而此前央行在1月25日至27日分别净回笼2405亿元、780亿元和1000亿元。而在今日央行开展了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仍远不及2500亿元的到期回笼量,净回笼1500亿元。

周四交易所债券回购利率全线大幅攀升,GC001收盘报7.145%,盘中最高触及9.99%,创下2019年9月以来的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亦全线飙升,引发市场关注。1月28日,隔夜Shibor利率单日上涨5.4个基点,报3.0240%。从1月初的0.8990%到现在, Shibor隔夜品种今年以来保持上行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抑地产泡沫?

1月28日中信证券明明发布研报表示,在央行连续缩量续做逆回购以及马骏对股市、房地产市场评述后,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收紧产生了担忧。报告中指出,当前时点或确实面临着货币政策短时间内快速收紧的局面:广义上,M2、信贷与社融增速的拐点大概率已出现;狭义上,出于对房价以及资产价格的担忧,后续可能会面对波动性更大的资金面环境。报告称,平抑房地产泡沫风险是货币收紧的理由。

从历史经验看,2019年4月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增速触及8%,后续信用投放即有收缩;去年年末一线城市二手房价同比涨幅已经达到8%,当前政策层也已经开始应对。去年年底华晨、永煤等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后,信用债发行不畅,叠加银行负债压力较大,央行通过加大MLF操作力度等方式增加了流动性释放。

天风证券分析师孙彬彬则强调,期市场流动性骤然紧张,既非春节效应,也不是政策进一步转向的结果,而是央行从前期流动性投放中退出引致的结果。孙彬彬认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仍在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我国经济恢复形势良好,前期信用事件、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等任务也基本告一段落,央行确实到了适时退出流动性支持,将工作重心再度转向宏观稳杠杆的时候。而且,近期美元、美债的走向也为央行边际退出流动性提供了时间窗口。孙彬彬认为,考虑春节效应,预估2月银行体系资金缺口4000亿元左右,全月资金压力不大,不用过于担心近期资金情况的持续恶化。

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平衡

此前在1月26日上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货币政策应适度转向。理由在于:一方面,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积累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有些领域的泡沫已显现,股票牛市及部分城市房价上涨,都与流动性和杠杆率的变化有关。

马骏称,未来这种情况是否会加剧,取决于今年货币政策要不要适度转向。如果不转,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中长期更大的经济、金融风险。他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意思是宏观杠杆率不要再升了,但政策也不能“急转弯”。

而同样在1月26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视频会议时指出,将确保央行采取的政策是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和一贯性的,而不会过早地放弃支持政策。但他也强调,未来货币政策会保持平衡,在支持经济复苏的同时,防止金融风险。

同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也在近日公开表示,近几年来,企业融资成本总体呈下行趋势。今年我国仍将保证货币总量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引导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

当前市场过度反应?

江海证券屈庆团队分析认为,当前市场有些过度反应。央行最近的流动性投放态度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短端对流动性态度变化已有所反应。但是,在现在国内外疫情形势尚不明朗,全国疫苗注射速度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央行不存在过度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往后看,春节的流动性缺口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央行后续必然会有更多的资金投放进行对冲,回购利率大概率会触顶回落。

在国盛证券固收分析师杨业伟看来,流动性冲击更可能是阶段性的,预计未来央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面紧张并非常态。回顾央行1月以来的操作,总体上体现了维持流动性“不缺不溢”的态度。虽然近期短端利率有所回升,但预计不会是常态,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必要性和空间有限。

短期来看,杨业伟认为,未来几天将有较大规模的逆回购到期,预计央行会加大资金投放规模来平抑资金波动。而且考虑到春节前的资金缺口依然存在,央行可能在近期采取CRA、TLF来释放临时流动性,或者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投放。

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认为,在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资金面维持紧平衡的政策取向下,短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偏紧,不改货币政策“不紧不松”态势。预计后续资金供给将保持合理中性。隔夜利率与7天期利率“倒挂”,也反映出市场预期隔夜资金紧张的局面不会持续。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