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腊月年关,巍峨的祁连山白雪覆盖。

祁连县拉洞台村生态管护员马兰青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每日去巡护时,她总是顺便捡拾一些苔藓、松针、鹅卵石等,这些是制作工艺品不可或缺的材料,经过她的一双巧手,一幅幅充满了才艺的工艺品应运而生,就在去年祁连县举办的民间工艺品大赛上她的作品《祁连松柏》荣获了一等奖。

“说是捡‘石头’,其实除了河道里的鹅卵石,更多的是去捡一些废弃的玉石碎片,带回去做玉石画等一些工艺品,王老板能给个好价钱,我们也算是在石头堆里捡着钱了。”马兰青高兴地说。

祁连县地处祁连山腹地,玉石沟和野牛沟以及祁连县周边山区盛产祁连玉。玉石原石在运送过程中留下的碎片,就成了当地“巧手”眼中的“宝玉”。马兰青口中的“王老板”就是最初和废弃玉石打交道的玉石拼画工匠师王忠祥。

“小时候家里穷,上了几年学就外出打工,后来发现我们野牛沟、央隆、仙女湖等地方有很多玉石,我就开了玉石店,在运送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碎玉,扔了吧可惜,我就想着这么把它利用起来。”经过多年打拼,如今已是祁连县古琅民俗文化石材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忠祥告诉记者。

祁连县古琅民俗文化石材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14年,注册资金为800万元,占地面积3800平米,总投资1160万元。注册国家专利产品3项和黑河源商标1项。以祁连玉艺、黑河彩石为主的民俗石材文化、彩石玉石深加工销售、民族特色文化工艺品加工销售等逐步做大做强,形成了产业化的规模。

在王忠祥的“研发室”里,除了碎玉片做成了工艺品,还有牛粪工艺品“鲜花插在牛粪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经过发酵、碾展、上色、抛光等,没有了牛粪味的同时,一朵朵“祁连山黑玫瑰”呈现在记者眼前,再经过包装,陈列在展厅高大上的民间工艺品让更多游客赞不绝口。

“目前,祁连山黑玫瑰一朵能买到98元。”王忠祥介绍道。

玉石碎片、干枯的树枝、鹅卵石、苔藓、松针等,都是王忠祥团队的原料,在很多人眼里不起眼的原料在他们的手中变为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或风景图。而就在前几天,作为民间工艺大师的王忠祥又潜心研发了“七彩牡丹”和“长明灯”更是让人叫绝,对此,王忠祥对自己研发的产品充满了信心。

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他积极响应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回馈社会、帮扶济困,2014年至今,为贫困户、残疾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2人,每年扶贫困难工人和残疾人70多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先后为困难群众、残疾人、孤寡老人和贫困大学生捐资16.8万元,为家乡的困难家庭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个人也荣获“海北州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等。

“之前公司开发的多种旅游产品,卖得最好的是小幅玉石画,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最高的卖过9万元。去年受疫情影响,销售额有所下降,现在继续创新、改变思路,想办法扩大销售额。”王忠祥介绍,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他培训当地民众近300人(次),并挑选心灵手巧的人到江苏、浙江等地学习。

作为祁连县文旅协会会长,王忠祥鼓励企业同行,能拿出产品的同行和他一起“捆绑式”销售,为他们搭建了平台。“我们为入驻本公司,能拿出作品的小作坊免收三年房租,力争实现同行有钱赚,让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王忠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