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交通新闻》报道:“快快快,大家脚下麻利点,注意安全,第一个结冰点大概在14标段。”1月28日19时34分,定西工务段定西桥隧车间打冰组在工长陈宏的带领下从松树湾隧道西洞口进入,开始当天的打冰作业。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以南21公里处的松树湾隧道,长2224.3米,宛如一条气势雄浑的巨龙直穿陇海铁路最高点——大营梁。松树湾隧道自1973年建成通车以来,已走过47载春秋冬夏,久经风霜磨砺,愈显深厚底蕴,它虽位于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之称的定西,但其所处位置地下水却异常丰富。
每年12月开始,隧道就会迎来守护它的“清道夫”——由定西工务段定西桥隧车间9名职工组成的打冰人,他们每天都要对隧道的健康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葛圣,这里有个冰疙瘩,快把冰镐拿过来。”车间管理人员崔志同一进隧道便用手电筒仔细搜索扫描洞壁两侧。只见葛圣戴好护目镜,双腿分开,双脚踩实,集聚全身力量,抡起冰镐使劲从侧面向头顶的冰疙瘩砸去,顿时冰花四溅,冰镐与冰团的碰撞声、“清道夫”们的吭哧声在隧道内回传,葛圣连续敲击了四五下,才将黏在洞壁上的冰疙瘩清理干净。
“抓紧时间,前面还有好几处呢!”陈宏一边记录一边排兵布阵。葛圣的额头已经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解开衣领,缓了口气,继续朝前搜索目标,和葛圣打配合的张军红蹲下身子,迅速将散落在地上的冰块装进编织袋,扛在肩上朝东隧道口疾步走去。
“受寒潮影响,使得隧道内温度急剧降低,山体浅表层水和地下水沿着隧道缝隙流出,在拱顶形成一条条如尖刀般锋利的细长冰柱,洞壁两侧布满厚实坚硬的‘小冰山’,如果冰柱过长或者‘小冰山’掉落到线路上,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崔志同向记者介绍。
“老范,道心滴水处也要撒上盐。”陈宏细心地提醒。打冰组每次进隧道,要肩扛5袋重达40多斤的工业盐除冰。
转眼间,大家已经走过了1公里,漆黑阴冷的隧道里,手电筒发出的光带相互交织,带有“工务”字样的反光条格外引人注目。
“陈工长,距离天窗结束还有40分钟。”陈宏胸口的报话机里传来防护员的声音。“同志们,加把劲儿,马上就到注盐位置了。”在距离东隧道口300米的位置,陈宏和队友们停下了脚步。随即,他俯下身子、撸起袖子,用力将侧沟盖板掀开,老范将一袋工业用盐搭在侧沟帮子上,手持铁锨用力剁开,将盐注入侧沟内,均匀拨开,封盖恢复了原貌,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经过2个小时的紧张作业,他们顺利完成了16处除冰、7处注盐的任务。陈宏看了看时间,腕表指针定格在22时35分,而在护网外等候的张军红伸手摸了摸肩膀,冰块融化渗进大衣,再遇冷风结成和盔甲一样厚厚的壳,而他的身旁,刚才在隧道内因为抡冰镐而被汗水浸湿了全身的葛圣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春运开始了,我们必须给它来一次更全面、更细致、更彻底的体检,以保证旅客列车安全运输。”53岁的防护员朱锦文告诉记者。
暮冬的定西,冷寂的夜被无情地冻结,凛冽的西风横扫着大地。工程车载着一身疲惫的“清道夫”向家的方向开去,充斥着清理完冰疙瘩的满足,此起彼伏呼噜声让他们的梦境格外安详……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黄贵彬 李峰峰 图片:祁剑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