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乘坐网约车时,有没有被多收费呢?数据显示,2020年仅上海市消保委受理网约车相关消费投诉就有586件,其中四分之一都涉及计费纠纷。比如有消费者反映网约车订单计费不准、与预估或者经验存在偏差等。

为帮助消费者了解不同网约车平台计程计时的准确性,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本市的网约车平台计程计时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网约车平台一半以上计程存在正误差,超过三成计时误差不合规。

上海市消保委消费指导部杨青介绍:“110次测试中,计程正偏差有57次。偏差虽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但依然是正的,都会导致消费者被多收费。本次计程偏差最大的8次测试,会导致消费者被多收费0.5—4.8元,占订单总金额的比例大致在1%—6.5%。从涉及的网约车平台来看,计程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次数最多的三家平台为:首汽约车(5次)、曹操出行(5次)和神马专车(5次)。神州专车的11次计程误差都符合规范要求。”

计程测试方面,110次测试的计程误差范围在-11.3%至18.6%之间,在城市峡谷和隧道等场景中容易出现较大偏差。规范要求计程误差-4%~+1%,30次计程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其中22次误差>1%。

110次测试中,计程正偏差有57次,也就是有35次偏差虽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但依然是正的,都会导致消费者被多收费。本次计程偏差最大的8次测试,会导致消费者被多收费0.5-4.8元,占订单总金额的比例大致在1-6.5%。

从涉及的网约车平台来看,计程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次数最多的三家平台为:首汽约车(5次)、曹操出行(5次)和神马专车(5次)。正偏差次数最多的三家平台为:神马专车(9次)、滴滴出行(8次)和曹操出行(8次)。神州专车的11次计程误差都符合规范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计时测试方面,110次测试的计时误差范围在-57s至58s之间。规范要求计时误差≤1.5s,本次比较试验有35次计时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

110次测试中,计时正偏差有40次,会导致消费者被多收费。除享道出行用于结算的时长精确到0.01min外,其余9家网约车平台用于费用结算的时长单位均为1分钟(或四舍五入、或舍掉秒数),故因计时带来的最大费用偏差为服务车型的每分钟计费单价。

从涉及的网约车平台来看,计时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次数最多的四家平台为:神州专车(11次)、斑马快跑(7次)、首汽约车(6次)和曹操出行(6次)。正偏差次数最多的五家平台为:神州专车(11次)、斑马快跑(7次)、首汽约车(6次)、曹操出行(6次)和悦道出行(6次)。美团打车、AA出行、神马专车、享道出行和滴滴出行每家平台的11次计时误差都符合规范要求。

虽然单笔订单计费不准的经济损失并不直观,消费者个人维权难取证,长此以往将给消费者造成不小损失。杨青建议网约车企业加强技术研究,优化升级算法,特别是针对隧道、城市峡谷等特殊场景,提高计程计时准确性。不仅要做到符合标准要求,还应以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为目标。

杨青还建议消费者选择有网约车运营资质的正规企业,同时要保留截图、录音、消费凭证等证据,以便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