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视频特别有意思,小女孩参加期末考试,刚进教室就惊艳到了老师:头发谁给你梳的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见小女孩头顶,并排梳着一个朝天辫,两个小发圈,组成了“100”造型。原来大姨听说孩子期末考试,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就用发型取了个好彩头。当然,孩子的父母也乐见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问小女孩,你觉得能考100分吗?小姑娘说,能。对此老师觉得很有趣,网友也纷纷发言:“做事都得有仪式感”,“分明就是001天线接收器,接受信号杠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梳个别致的发型,就能考个好成绩吗?你别说还真能,这“天线接收器”呀,接收到的是期待鼓舞的信号。心理学实验证明,“罗森塔尔效应”能让孩子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一、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百科词条这样解释: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人际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格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的。

1968年,罗森塔尔和助手到一所小学进行实验。

他们对一至六年级,共18个班学生进行测试。最后以赞赏的态度,把“最具发展前途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保持实验结果的公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名单上这孩子有福了。虽说事实上是被随机挑选的,可18个月后复试时,孩子们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他们的智商测验至少提升了10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自信心更强了,也变得爱交往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通俗来讲就是权威人物的期待效应。这里的权威人物不只是老师,其实也包括家长,或其他孩子尊敬的成年长辈。

成年人对孩子充满信心与期待,并把这种期待通过表情、语言、行为表现出来,孩子就会受到鼓舞,从而增强自信心,更有努力的动力。

这个参加考试的小女孩,父母亲戚一定对她很爱她,期盼并相信她会取得好成绩,才给梳了这么个发型,女孩感受到了肯定与认可,也觉得自己“能考10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父母亲人对孩子的期待,要体现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而不只是临时抱佛脚,临考试了才鼓励孩子,平常却一辅导作业就崩溃。

那样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损,与罗森塔尔效应背道而驰。

二、不懂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有什么伤害?

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学霸,能考入好大学。如果孩子表现一般,要花费比别人更多时间和精力,父母就容易用力过猛,不经意间指责批评孩子。

岂不知,孩子这时候需要的是耐心与鼓励,不懂罗森塔尔效应,不只拉低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1、长期的失败体验

自我感觉良好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哪怕学习暂时困难的孩子,也是对自己寄予厚望的。

只是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父母预期过高,不能接受孩子的试错,就会给孩子很多压力,让他拥有长期的失败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个邻居,是个性子很急的人。孩子小学一年级时,由于识字量少,根本读不懂题目,拼音学得也比较慢。邻居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常常很着急:

这么简单怎么不会呢?

都讲多少遍了你还不明白?

你怎么这么笨?

呵斥指责听多了,孩子一写作业就手心出汗,紧张到不行。结果越紧张越出错,邻居急了甚至会打孩子。

结果,这个孩子成绩一直很差,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2、错误的归因

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条件。

如果孩子学习遇到了困难,家长辅导作业过程中又没有耐心,对孩子表现出失望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归因模式:

不是还不够努力,而是我很笨。

不是我很棒,而是试卷太容易了。

这是努力的结果,只是运气好罢了。

一个低期待低自我认知的孩子,是发挥不出他的聪明才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消极的镜像自我

社会学家库利发现,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而形成的一种镜像自我。

镜像自我的意思就是说,孩子还无法客观认识自己,他的自我评价是通过他人的反馈形成的。

如果父母经常表扬孩子“你很努力”,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不错。如果家长总是指责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很差。

女儿班上有个男孩子,说自己初中毕业就要去打工。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努力考高中呢?这个孩子说,我爸说我脑子笨,只能去打工,努力有什么用?

不知道这位爸爸,是出于什么心态跟孩子这样说话。是辅导作业到崩溃,亦或只是一句玩笑,但听到小男孩这样说,真的让人很难过。

怎样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励我们的孩子?

接纳孩子的无助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当孩子面对课程时,有的孩子聪明掌握比较快,有的孩子资质或基础一般,可能接受就慢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别人家孩子会了,自己孩子却不会,父母千万别着急。要接纳孩子目前的状态,对孩子多鼓励,肯定孩子的努力与付出,利用闪光点增加孩子的信心。

有位特级教师讲公开课,台下都是临时借来的学生。被点名读课文的孩子,磕磕巴巴读不顺。旁边有人偷笑,还有人举手想替代他。

老师示意大家安静,让那个孩子读完了:“他读得怎么样?”底下有人说,读个课文急得满头大汗,可真笨!老师说:

“这位同学虽然紧张得满头是汗,可还是坚持读下来了,我们不该为他的勇气鼓掌吗?”

真不愧是特级教师啊,换个说法就接纳了孩子的状态,激励了孩子的心。我想,这一刻会深刻印在那个孩子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态地评价孩子

5岁的宝宝学写字,结果根本坐不住,画了几道就跑掉了。妈妈说,宝宝今天做了个重要决定,想要学写字了,真的很棒呢。

第二天,孩子只写了一行,又跑去玩了。妈妈说,宝宝今天在书桌前,安安静静坐了5分钟,比昨天有进步呢。

第三天,妈妈又表扬孩子,握笔的姿势有模有样了呢。就这样,在妈妈不断肯定下,孩子开开心心坐到了书桌前,学起写字来。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父母的认可与肯定,会激发孩子的积极创造性,努力做得比上一次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评价孩子不要用“总是”“永远”“不可能”这样的极端词汇。这些词语会形成消极的暗示,固化孩子的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孩子在看电视,我们可以说,我看见你在看电视,马上就到作业时间了哦。而不是说:你总是看电视,永远想不起来写作业。

怎么样,是不是换个说法感受大不同呢?

假装孩子很优秀

父母都期望孩子是学霸,可他才考了70多分,怎么不让人着急呢?假如孩子没有那么好,就先假装他很优秀吧。

真心期待孩子,不是喊两句加油就完了,而是通过期待的神情、赞赏的笑容、鼓励的语言来影响孩子。

傅园慧在《我家那闺女》中说,父母总是鼓励她做喜欢的事,并且相信“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个天才”。

父母的态度影响了她,赛场上总是信心满满。哪怕别人不相信她,自己内心也总是充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假装孩子很优秀,不是让你自欺欺人。而是拿着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优点,打心底里信任孩子。真心接纳孩子的状态,用动态评论不断去激励,孩子就能建立起自信,不断取得进步。#2021我的亲子陪伴计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