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乐安县法院聚焦矛盾多发高发和重点难点领域,推出了“法通村”工作机制,通过在全县聘请“特邀法官”,凝聚更多的社会优质调解力量,打通了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调处在一线。

2016年至今,“特邀法官”诉外化解纠纷2000余件,公告送达、法庭收案数均呈“双双”下降趋势。2020年,该院民事受案数首次实现了负增长。

“‘法通村’机制的成效有目共睹,特别是提档升级后的‘法通村’机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法通村’机制的发展,同时也希望‘法通村’机制能为乐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积极的贡献!”乐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易建文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文/胡佳佳 戴玮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张凌

  向难点“叫板”

1月6日,在乐安法院多元化解e中心,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大通村委会的“特邀法官”廖国华,正通过多元化解e平台远程视频调解一起林地租赁合同纠纷。

调解工作从9∶58开始,10∶22结束。双方当事人查看协议内容后,通过手机进行了电子签名。

不用花钱也不用出门,更不用“对簿公堂”,一起纠纷不到半小时就化解了,这种高效、便捷的解纷模式,正是乐安法院推行的“法通村”工作机制。

乐安法院院长谢晖告诉记者,为了化解法律文书送达难,从2016年9月起,乐安法院在招携法庭试点,按照每村一法官的要求,通过推荐、审核、考察等环节,在全县各自然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聘用了206名当地群众基础好、信誉威望高的村干部和村民担任“特邀法官”,在全县探索创建“法通村”工作机制。

机制运行3个月后,“特邀法官”送达法律文书198件223人次,成功送达法律文书187件,协助调解案件9件,成功调解案件7件,不仅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得以有效破解,机制在纠纷调处中的作用也初步显现。

  向短板“发力”

据介绍,“法通村”机制创建后,“特邀法官”具有的“地熟”“人熟”“情况熟”等“三熟”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法律关系把握不准、法律规定掌握不够、法律底线心中不明等短板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乐安法院党组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举措来提高“特邀法官”的法律知识水平,提升“特邀法官”的调解技能,同时对“特邀法官”诉前调处的纠纷明确司法确认程序,凝聚更强纠纷化解的“乐安合力”。

与此同时,乐安法院依托派出法庭“法通村”工作站和设立在交警、民政等部门的多元化解中心,下派20余名法官助理挂点包片担任辅导员,对“特邀法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调解技能指导。该院明确要求,每月辅导员要与“特邀法官”联系4次以上,面对面交流2次以上,每季度还要对“特邀法官”进行1次集中培训。

“以前法律知识缺乏,纠纷调处时自己心里都没底。现在有了培训指导和司法确认,做调解工作的底气更足,群众都叫我习法官了!”乐安县万崇镇坪背村“特邀法官”习才生保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找他咨询法律问题的村民越来越多,遇到矛盾纠纷,当地村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习法官”,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明显增强。

  向外延拓展

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乐安法院联合“特邀法官”诉外化解纠纷2000余件,公告送达、法庭收案数均呈“双双”下降趋势。2020年,该院民事受案数首次实现了负增长。

据介绍,2020年疫情发生后,乐安县园区企业和县区重点企业的矛盾纠纷日趋增多,为了“一对一”对企业进行法律“治疗”,开好法律“良方”,去年8月以来,乐安法院对“法通村”工作机制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拓展了“法通村”机制的外延,延伸了“法通村”机制的覆盖领域,推出了更实更具针对性的举措,提升“法通村”机制的服务保障功能。

该院联合园区、司法、人社局等单位推出“法润园区”活动,选派5名员额法官和7名法官助理精准联络110家园区企业和县区重点企业,建立结对服务机制,以“周一、周五”集中走访等形式,为企业排化矛盾、防范风险。“法润园区”活动开展以来,乐安法院法官先后走访了企业270余次,开展了8次集中宣传活动,为企业提供了90余次法律咨询等服务,完善各类合同漏洞40余件,化解各类涉企纠纷19件,涉案标的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