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玉雕名家官网
荀子有言:“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役物”而不“役”于物,这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哲学,亦是物质丰富的当下困顿人们所要学习的生活之道。
丰子恺曾说:“人欲有五: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欲望,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种本性驱使着我们不断的在生活中索取各式各样的“物”,并寻求回报。它或许是我们上进的动力,但人们对“物”的陷溺深,危机也重。
▲玉雕名家 作品《黄龙玉》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有一句话叫“心为形役”,心为形役还不是那么可怕,毕竟还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而如果“心为物役”了,才真正是丧失了自我,从此成为物的奴役。在许多藏玉玩家中,就有不少是人为玉所役使。他们赏玉、玩玉,并非是出自对玉之美的欣赏和感受,而在乎的全是玉的外在价值,以至于每每藏玉,内心所系皆是下次出手能否大赚一笔,往往适得其反。
▲玉雕名家 作品《隐逸》
要知道,古人用玉的初衷,原是来自于对玉之美的感悟,所谓 “石之美者为玉。” 正是如此,所以在古代先人眼中,与玉相关之事皆为雅。清轩雅宝,可琴可酒,若少了案头那一枚可观、可赏、可玩的玉,便少了几分韵致。君子如玉,更成为文人们的谦谦风骨。这些皆是来自于古人不为外物所役的结果,他们只专注于在精神上享受自然赋予玉的天然美感,因此才成就了我国独具一格的玉文化,让中国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
▲玉雕名家 侯富博 作品《清风故人》
玩玉、赏玉,若只注重玉的物质价值,而忽略其所带来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就会成为玉的奴役,始终在追逐最贵最好的玉,便无法静下来感受遇到美玉时心灵上的那种愉悦,毕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困于欲望中的精神和心灵都是不自由的。对于现代人的这种生存状态,千年之前的荀子早有描述:“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故向万物之美而不能嗛也,假而得问而嗛之,则不能离也。故向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利而盛害。”
▲玉雕名家 王川 作品《登高》
范仲淹的“不为物喜,不为己悲”,是对物的超脱。当我们真正懂得欣赏玉之美,而不再被其外在价值所引导,我们再去赏玉、玩玉,眼前渐渐铺展出的,将是一次关于艺术、灵魂的综合洗礼。
▲玉雕名家 作品《君子》
灵魂栖居的至高境界,往往不是功利,而是淡泊。当观玉时,不在盘算其价值如何,究竟值不值得,而是全被其美所感染,那便是人与玉结缘之时。不为物役,是藏玉的真正境界,就如海德格尔所说:“心境愈是自由,愈能感受到美的享受。”
这里是玉雕名家,关注我们,一起品鉴玉雕艺术,借手中之玉,感受玉雕中的写意志趣和人文哲思,触摸玉雕作品的温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