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米奇,韩国中央大学

1月26日,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 (BIFF) 的执行委员长全阳俊 (音) 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篇名为“Leaving BIFF”的文章,表示即将离开辛勤耕耘了25年的釜山电影节

这个月末便是全阳俊执行委员长任期3年的最后期限,电影节本打算在下个月开设的定期大会中商议全阳俊连任与否的问题,但突如而来的消息让电影节内部措手不及——

据悉,全委员长的辞职决定并没有和内部进行事前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KBS电视台全阳俊釜山国际电影节执行委员长辞职的报导

而全阳俊对辞职的具体原因也惜字如金。

辞职文中称,“参与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创立,也努力为确立亚洲唯一的大型电影节地位作出了贡献,因此没有悔恨和留恋”。

同时也似有所指,“电影节的创立者和领导者被卷入政治斗争,人心涣散,至今也无法解决内部相互敌视的问题,对就这样离开感到十分遗憾。”

全阳俊从2011年至2016年担任副执行委员长,2018年开始作为执行委员长领导着釜山电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阳俊也是从初期就开始引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人物,对电影节的整体情况非常了解,也有相当的资历,本大概率会获得支持进行连任。

在他的辞职文下的留言当中,有人说,随着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创立成员的离去,一个时代就此落幕了;也有人说,釜山电影节要变天了。

釜山电影节创办于1996年,是韩国也是亚洲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动辄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电影节相比,时年仅25岁的釜山电影节获得如今的成就和影响力,已是十分不易。

釜山电影节的发展初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早在近代朝鲜半岛门户开放的时候,釜山作为日本军官的驻扎地,电影产业最先在此进入了韩半岛,釜山成为韩国主要的电影拍摄地,电影制作公司率先在釜山成立,也曾多次有过电影相关的文化运动,电影文化氛围一向浓厚。

电影节建立后,1999年在釜山又成立了影像委员会。釜山成了电影之都,相应的产业链也跟着在此兴起。

可以说,釜山在电影制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釜山电影节的名声大噪和品牌效应也为釜山的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少好处,秉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釜山政府、甚至中央政府也乐得大力扶持釜山电影节的发展。

釜山电影节的预算从1996年的22亿韩元到2014年第19届时已经增长至123亿;参与人员也从1996年的27个国家的224名,增长到2014年到来自75个国家的9685名。

在2010年,釜山电影节的规模就达到了每年平均94部的电影首映,其中40部以上是国际电影的首映,其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釜山电影节旨在发掘亚洲的优秀电影作品,为不少亚洲新导演、新项目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展示平台,一度被称为是亚洲电影上映和发行的重要窗口。

以韩国电影全产业链为基础提供的新导演扶持项目,比如从第12届开始设立的亚洲电影基金,为更多亚洲新锐电影人提供了电影制作支援金以及后期支援,也让其渐渐成为了亚洲新电影项目的孵化器。

然而,这样一个亚洲最好的电影节,在7年前经历了沉重的一击,至今也没缓过劲来。

这要追溯到2014年震惊全世界的“世越号”船案。

造成300多人遇难 (大部分为学生) 的“世越号”惨案不仅震动了政界,在整个韩国社会都产生了剧烈的震荡,至今是韩国人内心无法抹去的伤痛。

事发以后再回过头看,这件事故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其说是天灾,更像是人祸——背后的政商勾结、当局对于事故的应急处理、舆论封锁都令人触目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越号”下沉的75分钟当中,没有来自政府官方的救援,却有媒体上“全员救出”的报道

调查记者李尚浩围绕“世越号”沉船事故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潜水钟》。以打算打捞沉船的潜水技术公司代表李忠仁为主要视角,记录了“世越号”事故的谜团,揭露了事故发生以后当局政府的不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潜水钟》海报

这便成了釜山电影节与政府矛盾的导火索。

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肯定该片的价值,希望该片能够进入电影节展映,但遭到朴槿惠政府的反对,并以“要求电影节政治中立”为由施加压力,甚至威胁要“缩减电影节经费”、“辞退并以贪污罪起诉组委会高层”。

时任电影节执行委员长的李庸观 坚持釜山电影节的独立性,认为应该由观众决定是否上映该片。国内主流电影人奉俊昊、朴赞郁、柳承焕等人也表示力挺釜山电影节,获得了来自全球的舆论支持,影片如期上映。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没过多久,朴槿惠政府就宣布将釜山电影节的支援经费砍半,并打压以李庸观、金智奭为首的文化界人士,以此来逐渐削弱电影节的影响力。

朴槿惠政府通过在文艺界秘密制定黑名单来打压异己,将政治立场不同、公开批评世越号事件的艺人进行封杀,名单涉及宋康昊、金惠秀、朴赞郁在内的九千多名演艺界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康昊、金惠秀都曾在社交平台上对“世越号”事件进行表态

2016年2月,李庸观在朴槿惠亲信和釜山市长徐秉洙的施压下被强制解雇。

在坚守电影节言论自由和独立性的问题上,双方一直摩擦不断,这早在李明博当政时期就有迹象。2009年,釜山国际电影节就曾被冠上“左派电影节”的标签,同时李庸观被视为重点清除对象,不少人认为朴槿惠制定的黑名单,也很有可能是从李明博政权延续而来。

2016年4月,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新规修订和新委员委任均收到了釜山市政府和地方法院的强行干涉,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当时韩国九大电影团体甚至做出了“全面拒绝参加釜山电影节”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电影人为确保釜山电影节独立性召开的紧急记者会

那一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异常冷清,不管是参演的电影数量、出席人员,还是观影人数都创造了史上新低,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尴尬的釜山电影节”。

而一直为釜山电影节奔走的主创人员之一金智奭也突发心脏病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釜山电影节上通过游行、红毯示威等方式表达对当局政治打压的不满的演艺界人士以及观众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崔顺实事件爆出,朴政府下台了。

政权更迭之后,在文在寅政府“支持、不干涉”的表态下,釜山电影节有了慢慢复苏的迹象。

2018年1月末,李庸观在离开釜山电影节两年以后在众人的期待之下回归,担任理事长,全阳俊也从这天开始了任期3年的执行委员长之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庸观理事长(左)和全阳俊执行委员长(右),都是釜山电影节的创始人员之一

这也成为了釜山电影节回归正常的一个信号,李庸观的回归被看作是获得表达自由和与不当权力斗争的韩国电影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釜山国际电影节事务局的墙上,展示着曾经为支持电影节而遭受过政治打压的国内外导演,以及李庸观理事长

但即便如此,釜山电影节的独立性依然很难得到保障。

从2016年修订的新规来看,只从高层人员的构成来说 (理事构成中政府人士与电影界人士数量相当) ,釜山市政府对于电影节的干涉问题也依然严重,离制度性、结构性的独立还差得很远。

而“潜水钟事件”的余波仍在。就在2019年11月,也有关于釜山国际电影节削减公费支援预算的计划,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自由韩国党 (韩国前执政党) 议员们多次以指责釜山电影节为“左派电影节”为由主张减少电影节预算,起因是电影节那一年上映了讲述朴槿惠前总统的纪录片《总统的7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尚浩执导的纪录片《总统的7小时》

该纪录片同样是李尚浩记者对崔顺实干政事件的追踪报道,甚至追溯到了2012年总统大选之前。这个纪录片在“世越号”事件过去五年以后的2019年,仍然引起了政界、文化界、舆论界的巨大震动。

这其实也不是釜山电影节第一次做政治斗争了,早在1996年第一届釜山电影节的开幕作品因审查制度被删除10分钟上映,引起了电影人的激烈反对,同年10月,电影事前审议被判决违宪,电影节的坚持斗争得到了回应。

但这次“潜水钟事件”却没有这么顺利,这件事毫无疑问是釜山电影节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对电影节的负面影响至今还在。

这次全阳俊执行委员长在没有内部沟通的前提下,提前宣布辞去职务,又留下一段意味深长的告别文,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