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颜子庙就是为颜子而建,亦称复圣祠、复圣庙,位于宁阳县城西北鹤山乡泗皋村中,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历经数百年至今犹存。

颜子(前521~前481),即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弟子之一,列为七十二贤之首,被尊称为“复圣”。

颜子庙座北朝南,背倚皋山,建筑风格鲜明,集中体现了唐、宋、元代的建筑特点。院落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09米、东西宽37.33米,由大门、大殿和仪门组成,被古建筑专家称为“活标本”。

宁阳县禹王庙位于宁阳县伏山镇堽城坝村以北,大汶河堽城坝南200米处,座北朝南,占地16132平方米,据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宁阳县志》记载禹王庙原为:“汶河神庙,在堽城坝,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员外郎张盛建坝,因立庙。”又记载:“今庙匾额曰‘禹王庙’不知始改何时”。2000年5月被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公布为省级历史优秀建筑,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刚走进禹王庙,粗壮、沧桑、古老的“夫妻柏”扎根庙门正前方,两棵柏树枝干交错、相互依偎。

“‘夫妻柏’传说是大禹和妻子女娇的化身。”宁阳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于勇介绍,传说大禹在外治水13年,积劳成疾,病死在汶水之滨,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把他安葬在这里,不久便长出一颗翠柏,他的妻子女娇来到这里寻他,得知大禹已不在人世,悲痛欲绝,化作一株柏树,与大禹日夜相守、不离不弃。

现今,庙内存古柏11株,胸围均在两米以上,其中桧柏两株,虽已数百年,仍枝叶繁茂,形如华盖;其一因夭矫作龙形,誉名“虬枝歧柏”,文人诗客来此揽胜,多赋诗赞美。庙内现立有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造堽城石堰记”碑,由明代科举考试中唯一一名连中三元、官至三部尚书、大学士商辂撰文,明代四大家之首的文征明以及名家祝允明的书法老师李应祯书丹,因碑首与碑身之间常年有水痕,故名“禹碑虹渚”。“虬枝歧柏”“禹碑虹渚”此二景均为清宁阳八景。(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涛 实习生 张天成 通讯员 桑运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