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小的热水袋竟然会让自己烫伤得需要住院做植皮手术,以后还会留疤?

寒冷的冬天里,很多家长怕孩子冷,会在被子里放个取暖“神器”——热水袋、热宝宝等,或是直接用上电热毯。

殊不知,这些过冬神器在带来温暖的同时,也隐藏着意料不到的危险

案例一:

一位84岁的婆婆,使用带蒸汽功能的泡脚盆泡脚,因患糖尿病对温度缺乏敏感,所以在长时间泡脚过程中被烫伤了都不自知,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双脚发黑、神经坏死,最后截除了3只脚趾。

案例二:

32岁的罗先生打球时不慎将腰扭伤,回到家后用“暖宝宝”贴于腰部。随后发现腰上的皮肤上起了许多水泡,被医生诊断为浅二度烫伤,需要上药治疗一周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使用取暖物品时,由于温度不会太高,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了与热源温度的接触,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对某些人不会引起痛觉

但是在低热能的持续供热中,皮肤的表层组织在热能作用下会逐渐脱水,引起损伤,因此低温烫伤经常不容易被发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温烫伤更难治愈

低温烫伤更难治愈

低温烫伤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能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

但是因为热源长时间的接触,机体组织长时间受到烘烤,其实已经伤及皮下的组织,所以低温烫伤一般都是较深的烫伤。

低温烫伤多数创面都是深II度到III度的,严重者可以深达骨骼,影响到了肌肉、神经和血管,一旦处理不当,会发生严重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某网友抱热水袋睡觉一晚后脚踝处被烫伤,因未及时处理,伤口逐渐严重。(大家谨慎右滑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温烫伤发生后,这几种情况千万不要做:

1、在患处涂抹酱油、醋、牙膏、润肤霜、植物油等,以为可以保护伤口,实则更易造成患处感染。

2、自行挑破、挤压、撕除水泡,或用纸巾、纱布等擦拭创面皮损,造成更进一步的损伤,加重病情,同时干扰医师对烫伤程度的判断。

3、在未提前消毒的情况下频繁用手触碰、抠挠患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常见的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暖风机都会造成低温烫伤。

如同温水煮青蛙,开始微微热没感觉,但时间久了,就容易烫伤。使用这些保暖设备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1、特殊人群要注意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对于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来说也尤其需要注意。

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对低温刺激反应慢,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易导致烫伤。

糖尿病人,则是因为血管神经病变,对热损害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从而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切勿长时间直接接触取暖设备

为了避免发生低温烫伤,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

由于人体在睡眠中会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因而在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将保暖设备取出, 避免整夜与皮肤直接接触。

除此之外,使用各种取暖设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