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非高原上,吃草的狮尾狒狒和吃肉的埃塞俄比亚狼之间形成了特殊的默契,两种动物相遇的时候,一个不追一个不逃。

时间长了,一群狮尾狒狒之间掺杂着一只埃塞俄比亚狼就成了“草原一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这画面像极了早期人类驯化狼的模样,难道我们的灵长类远亲要完成质的飞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尾狒狒个头和长相都十分霸气,但是之所以名“狮”,全是因为尾巴梢的一撮毛,跟食性毫无关系。

它们基本上只吃草,草占据了狮尾狒狒饮食的90%以上,又由于昼行、地栖、群居的特点,人们常会看到成百只狮尾狒狒坐拥一大片草地,拔草叶、挖草根的场景,边吃边用臀部进行短距离挪动,直到一片草地的草被挖得差不多了,群体中的雄性首领便会带领着家族转移觅食场所继续挖草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灵长类动物中,狮尾狒狒的体型较大,但是它们依旧需要面对来自天上地上的不少捕食者,尤其是狮尾狒狒幼崽,很容易遭受秃鹫、豹子、鬣狗、非洲野狗的袭击。因此狮尾狒狒白天会保持高度警惕,晚上就抱团栖息在背风的悬崖峭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对狩猎者时刻保持警觉的狮尾狒狒,稍微有风吹草动就会进入防御状态,但是对待埃塞俄比亚狼是个例外,甚至允许它们跟自己之间仅仅咫尺之遥,并共处1到2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塞俄比亚狼虽然是群居动物,但是觅食的时候通常都是“独行侠”,作为捕食啮齿类动物,尤其是抓大东非鼹鼠的行家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塞俄比亚狼通常会在中午行动,因为此时是大东非鼹鼠一天一次的出洞时间,埃塞俄比亚狼往往会堵在猎物的洞穴口,等待着它们冒头。

如果大东非鼹鼠发现危险,掉头钻回洞中,埃塞俄比亚狼就会迅速把尖嘴埋进洞中吹一口气,然后凭借敏锐的听觉和地面的震动对大东非鼹鼠进行堵截,挖开土层,直到将其捕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狮尾狒狒和埃塞俄比亚狼能够共处,其实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互惠”关系,正如前文提到的,狮尾狒狒食草,挖掘草根的过程中会惊扰到地洞中的大东非鼹鼠,而这正好就是埃塞俄比亚狼的最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鼠目寸光”的啮齿类,很难分辨狮尾狒狒和埃塞俄比亚狼,因此会放松警惕,此时只要埃塞俄比亚狼出击,基本上就会轻松得手。

统计结果也显示,潜伏在狮尾狒狒群里的埃塞俄比亚狼,捕食成功率从25%跃升到了近70%,对于它们来说,可谓是“跟着狮尾狒狒,有肉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狮尾狒狒成了埃塞俄比亚狼的“帮凶”,埃塞俄比亚狼的“交换条件”就是不对狮尾狒狒,尤其是其幼崽发起攻击,但是也仅此而已。

一方面,埃塞俄比亚狼不会浪费精力,也没有能力帮助狮尾狒狒抵抗捕食者。

另一方面,埃塞俄比亚狼如今处在“自身难保”的状态,就剩下大约500只,它们不仅是非洲草原上数量最少的猎食者,也早已成为了濒危野生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狮尾狒狒并不能对等早期人类,埃塞俄比亚狼的处境也不如狗的祖先,前者依旧需要独自面对捕猎者凶残的捕食,后者也要为种群的壮大继续努力,二者各有各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早期人类把狼驯化成狗与人类定居基本上处于同时期,狼群中那些温顺的个体逐渐适应了人类的杂食食性,成为被“驯化”的基础条件之一。

反观纯草食的狮尾狒狒和纯肉食的埃塞俄比亚狼,食性、行为存在巨大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是“互惠”都有些勉强,离“驯化”还很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