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零散疫情反复。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站在全局高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以“五抓五有”全力构筑疫情防控钢铁屏障,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立足全局抓统筹,组织领导有力。伊通切实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根据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全县上下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发动、第一时间落实。充分发挥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系统统筹中枢作用,建立了疫情防控网格化工作体系,完善了应急预案,充实调整了领导组织及工作专班,全面落实排查管控各项防疫措施。

严密细致抓落实,排查管控有序。不断加大排查管控力度,实施关口前移,在主要交通路口、火车站、客运站等重点部位设立11个交通卡点,全面排查重点地区来返人员及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及时下发《管控公告》《有奖举报通告》,制定了《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夯实社区、农村基层组织责任,完善各级干部包保体系,健全返程人员落地报告制度,实行“单元联防”“十户联保”和一对一、点对点管理。认真开展入户排查,12960名包保人员深入被包保人员家中填写入户排查表21万份,摸清家庭人员情况,发放告知书20.5万份,建立微信群1560个。对在外伊通人员的近亲属7920人进行劝告,目前大多数人都表示,不回伊通,就地过年。强化重点部位管理,印发了《固定经营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规定》《关于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管理的公告》,明确要求各经营场所必须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测温、扫码、登记、环境消毒等措施。行业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哨点作用,张贴宣传通知2万余份。落实人物同防四方责任,成立物防工作专班,有针对性地完善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疫情防控的各项制度和人员责任落实,全面阻断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造成的疫情传播。

补齐短板抓保障,流调应急有备。完善了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强化了领导组织和工作专班,设置了230个临时采样点,储备了充足的检测物资,培训1303名核酸采样人员和64名核酸检验人员。对景台镇、黄岭子镇、靠山镇与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接壤村屯两轮29155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按照“应检尽检”原则,累计开展核酸检测48358人次。同时,以县疾控中心为主体,组建了由医疗卫生机构、乡镇街道干部、属地公安干警等人员组成的120人流调应急队伍,为应急处置提供保障。另外,在原有县委党校、营城子养护中心及泰湖宾馆三个集中隔离点隔离房间539个进行隔离基础上,又启用了备用隔离点天馨养护中心。加大经费投入,紧急拨付疫情防控经费1000余万元,充实核酸检测试剂、消毒产品、防护用具等物资储备。目前,伊通蛋肉供应充足,蔬菜方面已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合同,粮、油、蔬菜等可保障城区近10万人口一个月需求。建立了应急入户配送机制,确保全县生活物资市场不断档、不脱销,不出现大的价格波动,有力保障群众生活需求。

营造氛围抓宣传,舆论引导有效。积极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时刻保持警醒意识,推动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载体开展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公告、通告及进展举措,电视频道滚动字幕24小时滚动播出疫情防控提示,通过全媒体平台发布了《致全县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并出动宣传车进行疫情防控流动宣传。县融媒体中心在“新E通”客户端推出“科学防控直播间”专题栏目,截止目前,已开展直播讲座8场。在城区主街路、镇村主干路,村委会、社区等重点路段及醒目位置悬挂条幅标语近4000条,呼吁广大群众遵守公告规定,增强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贴近群众、直通基层优势,把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等内容不间断地送到广大农村,打通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问题抓作风,监督执纪有为。由县纪委牵头组建3个监督检查组,加密开展第二轮疫情防控监督检查。重点对县外来(返)伊人员排查、居家隔离情况,村部及乡镇卫生院疫情防控情况,银行、邮局、物流、客运中心、老年养护中心、宗教集会场所、畜牧兽药、药店、诊所、宾馆、浴池、足疗、美发等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根据“五个一”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疫情防控监督执纪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压实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责任,对于违反疫情防控纪律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39个,约谈提醒19人,已全部整改到位。

作者:赵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