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以兰州市第五医院职工身份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其所在医院于2017年随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目前既不属于企业单位,也不属于事业单位。医院面临经营困难,处于濒临倒闭状态。
作者|萧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企业医院移交地方后,经营困难
2021年1月16日,一位网友以兰州市第五医院职工身份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其所在医院于2017年随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目前既不属于企业单位,也不属于事业单位。医院面临经营困难,处于濒临倒闭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前,已有自称兰州第五医院职工在人民网给省委书记留言反映“兰州市第五医院五百职工面临失业,请政府关注”。该网友称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于2017年移交红古区政府管理,并更名为“兰州市第五医院”。移交后,由于医院定位不明确、政策支持不到位、企业遗留问题多、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医院目前经营状况呈现滑坡式下降。职工工资发放面临很大困难,各项业务不断萎缩,个别学科即将暂停,医院面临塌方式的发展窘境。
对此,兰州市红古区委办公室也做了回复。
回复称,根据2017年7月31日《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移交协议》(下称移交协议)一直由窑街煤电集团承担缺口部分资金及维修费用。2019年1月起,窑街煤电集团根据《甘肃省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停发兰州市第五医院的补贴费用,导致第五医院发放职工工资困难,引发医院职工开始到各级部门上访反映。
处理意见称根据移交协议内容,移交后在过渡期内,涉及所有移交人员的现有身份、工资待遇不变,过渡期结束后,在国家和省上配套政策未出台前,如无新的政策,原则上继续保持现状。
目前,区编办、人社及卫健部门暂未收到国家及省市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红古区财政局将继续对兰州市第五医院上缴的医疗收入进行代管,按月全额拨付至总医院,具体资金用途由总医院进行分配和使用。
回复称,2019年全年,医院上缴收入9659.31万元,财政局拨付9491.50万元;2020年截至7月,上缴4025.76万元,拨付4573万元,余额444.85万元。待国家及省上配套政策出台后,积极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办理。
公开资料显示,兰州市第五医院原为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红古区于2016年6月启动窑街煤电集团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于2017年移交红古区政府管理,并更名为“兰州市第五医院”,第二名称“红古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加挂“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伤康复中心”牌子。
多家企业医院改制一波三折
相关报道显示,原定于2018年底完成的企业医院改制,因各方利益关系的重构,企业医院改制和发展之路也并非一路顺畅。
今年1月4日,广州新海医院大批职工聚集在广州海运大厦门口,反对医院再度由企业接手,并沿用企业模式来管理,要求将改制后的医院移交地方政府或医学院校。
据悉,广州新海医院原名为广州海员医院,现隶属于中远海运(广州)有限公司。据报道,在职工们看来,新海医院发展陷入停滞、在医疗方面鲜有建树,最关键的原因是企业医院的尴尬身份。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改制事件戏剧性回转也引起媒体注意。据报道,湛江南油医院于2018年12月11日张贴了“停诊通告”,宣布暂停全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病人收治工作,医院进入关闭撤销程序。“停诊通告”发半个月后,医院又宣布开通临时快速门诊,重新进入运营状态。
据报道,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启动“关闭撤销”的程序,并张贴了“停诊通告”的戏剧性事件背后是因职工代表未通过改制安置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南油医院前身是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始建于1983年。由天源健康和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控股所有。2008年8月“南海西部石油职工医院”更名“海油康保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南海石油医院”,随后,南油医院被调整为隶属回南海西部公司。2011年6月1日,南海西部公司宣布,将原来的“海油康保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南海石油医院”更名为“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恢复为非营利性医院。
茂名石化医院也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情节,一度历经两次改制。据报道,在2003年第一次改制中,该院采取了全院员工持股的方式从茂名石化脱离。该形式虽改制的阻力小,但由于股权过度分散,医院的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决策就成了问题。第一次改制的医院出现惨淡经营情况。
此后,茂名石化医院于2009年开始第二次改制,此次改制从全员持股,变成了将员工股份全部出售给了北京天健华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但此次医院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改制方式也为后期发展埋下发展隐患。该院于2017年一度被曝出拖欠员工薪酬,缺医少药、医生流失、医院管理层和所有者(全资收购该院的企业)矛盾白热化的消息。
企业医院改制大限将近
“企业医院主辅分离工作经历了25年的历程,截至目前,分离工作基本结束。”在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主任委员金永成看来,在剥离方式为“移交”的这场改革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重庆、贵州等地政府接收了部分企业医院,还有多家企业医院移交至大学。
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办法称大量企业将所属医院以不同形式进行改制分离。
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19号)明确了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要求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
2017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在2018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的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并明确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四种路径:移交地方、关闭撤销、资源整合、重组改制。
后因改革面临阻力较大,国资委一度将剥离大限从2018年底延期到2021年,增加了三年“缓冲期”。今年为改制最后一年,期限迫近,各家国企医院改制还在继续推进中。
有数据显示,我国曾有7000多家企业医院,占据公立医院体系近三分之二。由于医疗机构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各路资本投资热情明显降温。加上由于部分医院在改制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医院业绩不佳,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现象频繁发生。部分医院职工拒绝医院企业收管,钟情于进入体制,使得医院改制之路更是难上加难。
业内人士看来,国有企业医院改制已经是不可避免,不仅如此,不少城市二级公立医院也将难以逃脱改制的命运。企业医院改制一波三折往往是改制时为了减少改制的阻力,做出了一些妥协,认为只要把医院买下来,以后问题会逐步解决的;但这样的妥协往往是埋下了祸根,往往后患无穷。
并呼吁,企业医院改制不能仅仅以改制为目的,却忽略了医院的发展前途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盲目改制的后果不但会令医院发展陷入困境,也让众多医护职工苦不堪言,成为盲目改革的牺牲品。(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