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锵锵三人行》到《圆桌派》,不变的是幽默博学的“名嘴”窦文涛。

主持人窦文涛自己在节目里说“我就是个没远见的人,要是有远见我早就不做《锵锵》了,我多少从凤凰出去的同事现在发财了。”

“没有远见”的窦文涛做了19年的《锵锵三人行》,甚至在《锵锵》停播后仍坚持做与其相似的节目《圆桌派》。

依旧是“一张桌子,三两好友,围桌闲谈”。熟悉的面孔,熟悉的风格,一切好像都没变。

但说《圆桌派》不是当年的《锵锵三人行》者不在少数,那么如今的《圆桌派》究竟是不是当年《锵锵》的味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年真实的《锵锵三人行》

“一张梯形的方桌,桌上三个马克杯,还有围着桌子的三个椅子。”就是《锵锵三人行》最初开播时的全部,也是《锵锵三人行》19年的常态

那还是电视节目追求正派的1998年,不论是节目内容还是主持人都追求新闻节目严肃,正派的作风。《快乐大本营》刚刚开播一年,我国的娱乐节目方兴未艾

就在这个时候,窦文涛带着他的节目《锵锵三人行》走入了观众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一反常态,用“俗人闲话”的方式研究热门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话题。

抛去了新闻式的严肃外套,《锵锵》不论是话题选择还是嘉宾邀请都透露着自然而然的“真实”

19年的节目生涯,《锵锵三人行》选题可谓无所不包。

在网红大行其道的2015年,《锵锵》做了“网红全靠整?窦文涛探秘网红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问题疫苗事件出现后,《锵锵》做了“问题疫苗与社会保障”。

不论是国家大事还是身边小事,只要大众关注,《锵锵》就一定会讲。

知乎上看《锵锵》多年的观众说到“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都想听《锵锵》怎么说。”

不仅说,还说得真实、深刻。

主持人窦文涛由疫苗事件的现象联想到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部分人漠不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诗和田野的生活态度,一句“孩子都没了诗和田野还有什么用”道破了这些人逃避社会责任的本质。

但正当观众相信诗和田野没用时,梁文道又接过话头,说诗和田野有用。

说这句话的本意是让我们在面对琐碎生活的间隙不要忘了寻找诗和田野,即便去不了远方,也不要丢掉生活的诗意。

而后进一步把话题深入到“当下的中国是苟且多,还是远方和诗意多”的讨论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锵锵三人行》就是这样,谈论问题从不是泛泛而谈,主持人和嘉宾都力求用舒适风趣的口吻把观点讲述给观众,同时探讨角度丰富,表述态度真诚。

在观众相信一种观点时又用另一种观点轻轻“敲打”观众,告诉他们问题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理解,看待问题的角度不是单一的

在《锵锵》,再“高大上”的议题也能变得风趣易懂,这里没有晦涩的专业名词,没有故作高深的专家谈话,有的只是三两好友闲话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学如梁文道、许子东,耀眼如冯小刚、姜文,到了这里,都会被主持人窦文涛真实、风趣的态度感染,放下平时面对媒体的“面具”,展现真实的自己。

《锵锵》的真实不止体现在议题和嘉宾说话状态的真实,还体现在嘉宾选择的多样化

节目里什么人都去过,有刑侦心理学家李玫瑾,有中西方美术研究员曹星原,还有像马未都、梁文道这样的知识分子,甚至有一期还请了开“按摩店”的女老板唐晓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嘉宾的选择上,《锵锵》几乎没有设限,只要你对这个话题有想说的,都可以坐下来谈。

面对这些来来去去,性质不定的嘉宾,窦文涛自己说到:“各人的处境都非常不一样的,一个人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多大程度是他自己选的,多大程度是他不得不做的,多大程度是你可以评判的,你就真的立那么高么?”

有网友这么评价《锵锵》:在这里并不需要批判哪一种观点是对的或是错的,也并非要有一个明显的价值观疏导,它只会把更多的可能性放在你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锵锵三人行》就是靠着这样的真实和丰富陪伴了观众19年,它随性风趣的风格得到大量观众的接受和喜爱。

它探讨问题时多面深刻的见解更是令其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具价值的节目”。

但就是这样受观众喜爱多年的《锵锵》却在2017年不得已停播了。

2017年9月12日,《锵锵三人行》官微发布一则消息:因公司节目调整,锵锵暂时停播,感谢大家多年厚爱,后会有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两行字宣告一个19年节目的落幕,《锵锵》停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新媒体冲击和国家对电视节目的调控等大环境因素。

也有当时媒体自身报道社会事件常戴“有色眼镜”,没有权威接触真相等内部原因。

陪伴了大家19年的《锵锵三人行》就这样在17年默默落下了帷幕。

初时有不少老观众说一定要等《锵锵》回来,可他们最终没有等回来《锵锵三人行》,倒是等来了也极富《锵锵》特色的《圆桌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点变为话题,《圆桌派》和《锵锵三人行》还是一个味吗?

在《圆桌派》的录制空间,圆桌取代了《锵锵》的梯形桌,名嘴窦文涛品上了茶,焚上了香,谈话的朋友由三个人变成了四个人。

小桌子上也不再是仅有水杯,还添上了四时水果。

节目由谈论热点时事变成了谈论话题,主题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如星座、饭局、缺钱等。

当然,在生活化的大前提下《圆桌派》亦不缺少必要的思辨性和哲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有一期谈论“要不要跨出舒适圈”,嘉宾和主持人从影视行业“走红毯”的情况谈起。

谈到当下社会文化氛围的变化,谈到何冰等中年的影视行业工作者会怎样看待“被时代抛弃”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期节目“金句频出”。何冰先生说“危险意味着进步”、“人到世界上不是来演完美的,而是来经历的”。窦文涛说“不走出舒适圈你就会退化成婴儿的状态。”

谈话真正做到了“浅入深出”,从身边小事里发现人生哲理,生活智慧,既引导了嘉宾,也点醒了观众。

在这一方面,《圆桌派》和《锵锵三人行》一样,做到了“告诉观众别人想什么和怎么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如《锵锵》一样,帮助了太多“跟不上变化的普通人”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

不仅如此,《圆桌派》还做到了《锵锵三人行》电视播放时期无法做到的“互动交流空间”。

《圆桌派》作为名嘴窦文涛和优酷“看理想”携手打造的人文节目,因为优酷“弹幕”的存在而具有电视节目无法拥有的“交互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幕的存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在看节目时能够参与讨论的途径,有利于交互空间的打造。

记得在《圆桌派》第一季刚刚播的时候,窦文涛焚香用的是打火机。

那时候有个观众在下面评论“能不能换个点火工具,打火机不太符合茶室的整体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没过多久,窦文涛的点火工具默默换成了火柴。

正如优酷泛文娱内容中心总经理干超所说:“我们今天不是在用文化手段给别人上课,也不是用新闻手段改变世界。每个观众看的时候,会觉得你讲这些话是在关心我。”

互联网兴起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让每个人发声变得更加容易。”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人文节目的播出早已不是你播我看,彼此之间互不相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是彼此交流着,把节目越办越好,充分尊重观众的意见和建议。

尤其像《圆桌派》这样的主题谈话节目,更不能置观众的声音于不顾。

或许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由打火机换成火柴”这一小小的改变,但背后其实蕴藏着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人文节目的“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锵锵三人行》到《圆桌派》,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

不论是当年《锵锵》的观众还是主持《锵锵》的窦文涛都由青春年华迈入了中年甚至老年。

《锵锵》几乎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有许多人说如今的《圆桌派》比不了当年的《锵锵》,说《圆桌派》的选题没有《锵锵》贴近时事,探讨内容没有《锵锵三》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或许只有窦文涛和他的朋友们知道,不管是《锵锵三人行》还是《圆桌派》,他们想要带给观众“应该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理念没有变

想要告诉观众“别人想什么和怎么想”的愿望没有变。

即便节目时长变了,节目主要探讨的内容变了,但由《锵锵》传承下来的精神还在。

只要风趣幽默的名嘴窦文涛还在,只要想与观众交流的那颗真诚的心还在,今天的《圆桌派》就还有当年《锵锵》的味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