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统计:3542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6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稳外资”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而积极有为的地方政府对于吸引FDI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是否积极有为难以在短期内被外来投资者全面观察和准确识别到。

为此,文章将举办马拉松赛事视为地方政府向外界传递“有为政府”形象的信号机制和竞争FDI的手段,并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索了城市马拉松赛事对于吸引FDI的影响。

研究发现:

(1)举办马拉松赛事显著促进了FDI的流入,平均而言,城市每举办一场全程马拉松赛事能够使FDI相应增加约16%;

(2)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引资效应”在市场规模较大、政府财力较雄厚的举办城市更为明显。

长期以来,地方竞争一直是创造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动力。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低价出让土地、改善基础设施,甚至“违规”放松用工和环保标准,以“招商引资”,特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不同程度地面临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加之用工成本和环保标准的迅速提高,一些地方传统的竞争手段使用殆尽,传统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因此,外资进入中国的势头有所减弱。2009–201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从2.74%下降至1.70%;同一时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仅为1.35%,明显低于7.83%的年均GDP增长速度。(1)外资“撤离中国”的事件也屡见不鲜。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便将“稳外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FDI竞争变得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一个积极有为的地方政府对于吸引FDI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有为政府”不但能够集中资源,提供基础设施,而且还能够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需要指出的是,一个政府是否积极有为难以在短期内被外来投资者所全面观察和准确识别,因此城市政府必须采取一些创新的竞争策略以展示其积极有为的形象。出于这一目的,近年来,一些城市政府开始大量举办旅游文化节、工商业论坛以及各类体育赛事。

在这些创新策略中,城市马拉松赛事尤为引人注目。2012–2019年,城市全程马拉松赛事从每年15场迅速上升至174场,年均增长42%左右。截至2019年,已有160个地级以上城市(超过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一半)举办过全程马拉松赛事。

可见,“马拉松热”已经席卷半个中国。更重要的是,不同于其他体育赛事,马拉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但具有较大规模的参赛人数(往往在万人以上),而且还需要广阔和高质量的户外赛道。这些特点无不对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等领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成功举办马拉松赛事展现了举办地政府较强的资源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从而向外界传递了“有为政府”的积极信号。

从举办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地区分布来看,截至2019年,东部地区约有75.86%的地级市举办过全程马拉松赛事,位居四大地区之首;西部地区举办过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城市比例接近50%;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相应比例较低,分别为46.25%和44.12%。从全国来看,近56%的地级市已经举办过全程马拉松赛事。

从举办全程马拉松赛事的频率来看,截至2019年,地级市在同一年只举办一场全程马拉松赛事的情况最为常见,占赛事总次数的83.18%,在同一年举办两场赛事的比例约为12.12%,举办两场以上的比例仅为4.70%。

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特征与举办目的

从马拉松赛事的特征来看,该赛事具有参赛人数众多、运动空间巨大、组织管理复杂等重要特征,且根据相关规定,主办方必须获得赛事起点、终点及沿途赛道的赛时使用权,并组建一个至少包含竞赛、安保、交通、医疗、宣传、志愿者等部门的赛事组织委员会。

因此,城市政府在举办马拉松赛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政府部门才有能力协调各种资源,以改善城市赛道空间、实施赛时交通管制,并提供必要的后勤安保服务,从而为马拉松赛事的顺利举办奠定基础。以2016年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例,除了中国田径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人民政府三个主办单位和兰州市体育局这一承办单位之外,涉及赛事举办的单位还包括兰州市公安、财政、建设、交通、城管、安监、商务、经合、文旅、卫计、食药等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

可见,成功举办马拉松赛事并非易事,能够反映出举办地政府拥有较强的资源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

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目的日趋多元化,已经超越了体育竞技、健康宣传的传统定位。

一方面,一些城市政府试图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拉动消费和旅游,从而促进城市就业和短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城市政府致力于将马拉松赛事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将举办马拉松赛事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以展示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和投资环境。

例如,贵州的凉都·六盘水马拉松致力于展示当地凉爽的气候和清洁的环境,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则向外界展现了兰州百里黄河的风貌,绍兴国际马拉松则以宣传绍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定位,沈阳马拉松致力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吸引投资和促进商贸。总之,从赛事特征和举办目的来看,举办马拉松赛事是举办城市向外界传递“有为政府”信号的宝贵机遇。

我们认为,举办全程马拉松赛事是传递“有为政府”的一个信号机制。根据经典的“信号传递理论”,我们假设有两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即“有为政府”和“无为政府”,前者有能力改善制度环境并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而后者则不具备这些能力。同时,地方政府的“类型”难以被投资者所直接观察。

在这种情况下,“有为政府”有激励付出较高的成本来证明和展示自身的高能力,而举办全程马拉松赛事便给“有为政府”提供了这种机会。正如上文所言,举办该项赛事本身需要政府较强的综合管理和资源协调能力,需要付出高昂的“信号传递成本”,而这对于“有为政府”是可行的。但对于“无为政府”来说,成功举办该项赛事将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高于举办赛事带来的收益,从而导致其没有激励模仿这种高成本的行为。

从理论上讲,上述博弈过程满足了“激励相容约束”。我们进一步假设城市政府和外部投资者在博弈中都能获得正的收益,即满足“参与约束”,这便形成了一种“分离均衡”(separating equilibrium),即高能力的“有为政府”选择举办马拉松赛事从而传递出“有为政府”的信号,而低能力的“无为政府”则选择不举办马拉松(至少举办的概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投资者会根据举办马拉松赛事这一“信号”决定投资的地点和规模。

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跟上全球科技进步步伐,都要继续利用好外资)。当前,“稳外资”已经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本文将举办马拉松赛事视为城市政府向投资者传递“有为政府”形象的信号传递机制和竞争FDI的创新策略,并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马拉松赛事对于吸引FDI的作用。

我们至少发现了两个重要结论:第一,举办马拉松赛事显著促进了FDI的流入,平均而言,城市每举办一场全程马拉松赛事能够使FDI相应地增加约16%,相当于8.6亿元人民币。第二,马拉松赛事的“引资效应”在市场规模较大、政府财力较雄厚的举办城市更为明显。同时,城市的市场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离港口较近的区位优势都是促进FDI流入的积极因素。

本文的研究不但拓展了学界对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理解,丰富了发展中国家FDI决定因素和体育赛事经济效应的相关文献,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政策启示。

第一,打造有为政府是开放发展的关键。在全球价值链收缩重构、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继续依赖税收、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竞争手段来吸引外资必然难以为继。各城市政府应着力打造“有为政府”,不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用“制度优化”替代“政策优惠”。在此基础上,将“有为政府”与创新竞争策略(如举办马拉松赛事等重大活动)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吸引外资流入的目的。

第二,扩大市场规模是开放发展的基础。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也是国际产业资本寻求的目标。城市政府在吸引FDI的过程中要围绕市场发展做文章,通过破除户籍制度等要素流动壁垒,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集聚,从而培育本地工业品市场、服务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马拉松赛事的“引资效应”。

第三,巩固政府财力是开放发展的保障。充足的财力是城市政府履行自身职责、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前提条件。城市政府应通过壮大实体经济扩大税基,从而充实政府可支配财源,同时也应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切实防控系统性风险,将“有为政府”和“财力保障”有机结合,进而发挥马拉松赛事的“引资效应”。对于财力较弱的城市政府,切不可盲目跟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以免向外界传递“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等负面信号,反而不利于外资的流入。

部分资料来源:潘春阳,廖捷,为资本而赛跑?——城市马拉松赛事吸引FDI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 202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