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虽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疫情初期出现了骤降,但到了2020年下半年又再度上升。根据最新的化石燃料日排放数据统计,由于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受到疫情重创,在平稳上升了几十年后,全球碳排放在2020年下降了6.4%(约23亿吨)。这一降幅几乎是日本年排放量的两倍,但没有达到许多气候研究人员对这种程度疫情下的减排预期。研究人员还预计,一旦病毒完全可控后,减排的趋势将很难持续

美国对全球降幅的贡献最大,减少了近13%的排放量,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在3月开始封锁后,交通运输量急剧下滑,一直到年末疫情再升级时都没有起色。全球范围内,受疫情封锁和限制措施影响最严重的当属航空业,总排放量比2019年减少了48%。

研究人员在10月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排放数据[1],并在上周向《自然》提供了完整的数据集。

来源:Carbon Monitor项目/《自然》分析整理

“排放量下降已经低于我们的预期了。”向我们提供数据的“全球实时碳数据”(Carbon Monitor)项目联合领导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家刘竹说:“我预计当疫情结束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一股很强的反弹。”

刘竹团队和另一支团队分别开发了追踪疫情期间各国和全球日碳排的方法。另一支团队属于“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在12月独立发布了日排放的部分数据[2],结果与刘竹团队的分析一致。两支团队从多个来源收集信息,包括能源和天气报告、卫星观测、汽车导航系统在全球数百个城市采集的交通数据。

对于承诺对抗气候变暖的国家来说,疫情给了它们一个独特的角度来看待前方的挑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全球每年的碳排放必须减少7.6%,才有望让全球升温较工业革命前水平不超过1.5℃——这也是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这种程度的减排比2020年的减排量更大。

之所以会出现6.4%的降幅,是因为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疫情冲击下陷入了停滞。如果不能齐心协力控制排放,2020年将只是全球碳记录中的一次短暂下降,美国环境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国际气候项目负责人David Waskow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将会回到之前的趋势,这也意味着我们要用其他办法来减少排放。”

从刘竹团队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疫情对各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差异巨大。2020年初,中国为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采取了封城和停工停产的政策,这段时间也出现了最大降幅。但在中国控制住疫情后,其经济和工业产值快速恢复——2020年总值甚至超过了2019年。美国的排放减少了近6.5亿吨,占到了全球二氧化碳减排量的四分之一。印度紧随其后,减排近2亿吨。

虽然全球排放或将迎来反弹,但个别国家和行业可能会经历较长的恢复期,全球碳计划下属的奥斯陆国际气候研究中心气候政策研究员Glen Peters说。工业的反弹已经开始,但Peters认为运输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

Peters说:“即使疫情的问题得到解决,也不会所有人都在周一冲向办公室。”

刘竹说,他的团队正在分析欧美运输和发电行业的每小时排放趋势,以及中国和日本一些城市的趋势。迄今为止,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与远程办公骤增相关的能耗变化:高峰期交通减少了,全天的用电量更平均了——本来在大家起床和下班回家时的早晚用电高峰不见了。

刘竹说:“现在的周中有点像2019年的周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能源界,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