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果、冬可康养……一年四季畅游安顺,邂逅不一样的安顺。游客在体验山地旅游快意的同时,也尽享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从视觉、听觉、味觉全方位品味、感知黔中安顺的丰富和美丽。

2020年,安顺市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紧紧围绕全景式打造、全景式体验,强化黄果树龙头带动作用;全季节体验,擦亮“康养福地”新品牌;全产业融合,凝聚“旅游 ”品牌力量,安顺市全年接待游客6131.5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11.12亿元,旅游综合指标稳步回升。

全景式打造 做大做强龙头

只需1秒!在黄果树景区新改造完成的入口处,游客通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快速有序地进入景区,入口外改造后的大型停车场内,观光车整齐停靠,等候上下车游客。

作为传统景区,黄果树景区面对基础设施陈旧、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持续加大景区提质扩容力度。2020年,黄果树景区完成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景区出入口改造,在景区硬件基础和智慧旅游管理上取得进展。景区完善停车场修建、旅游厕所改造、旅游休闲步道建设,并建成黄果树智慧旅游中心、龙宫智慧旅游中心,形成多层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将景区门票、车辆调度、游客视频数据、景区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等相关数据信息全部纳入智慧旅游中心指挥平台,统一实时监测、统一线上调度。售票检票系统实现升级换代,率先实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线上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售票,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除推动传统景区提质扩容外,安顺强化黄果树景区龙头带动作用,以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为主抓手,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全域化发展,推动旅游发展从单一景区景点向旅游综合目的地转变,相继开发黄果树景区周边的黄果树湿地公园、美丽乡村石头寨等新景区、新景点,整合带动关岭自治县的黄果树·奇遇岭等景区发展。

“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要在龙头景区发展上下功夫。”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晓路表示,安顺将通过以中铁·黄果树国家路游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黄果树景区,力争打造为贵州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点,推动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全季节体验 擦亮新名片

安顺市把康养旅游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除打造精品民宿,还大力发展山地运动、冬季养生、科普探险、汽车露营等新兴业态,推动旅游实现全季节体验,擦亮“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新名片。

尽管进入冬季,位于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村的“匠庐·村晓”民宿仍然一房难求。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住在石头木屋里,推开窗满眼绿意,尽情深呼吸,让人身心无限放松!”游客程冉女士一语道破原因。

“无论四季,每逢节假日,客房都爆满,必须通过网络提前预订。”“匠庐·村晓”有关负责人王兵向记者介绍,民宿在选址和设计上追求原生态,更多满足客人对休闲旅游的个性化需求。

安顺通过打好气候、瀑布、文化、乡村、服务“五张牌”,一批新的美景胜地被挖掘,一个个乡村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游客络绎不绝,一个个康养民宿基地成为人们旅游新选择。

全产业融合 大力推动“旅游 ”

让旅游消费激活其他产业领域发展,安顺围绕特色餐饮、康体休闲、旅游购物等,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力量。

安顺经开区的神骏生态文旅小镇的民族品牌一条街里,紫云传统麻布编织、黄果树石头寨特色布依蜡染、西秀区傩面木雕、南山婆罐装油辣椒、安顺金刺梨汁……来自安顺各县区的特色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目前,小镇已进驻17家企业,涵盖安顺市各县区农特产品,游客从美景以外的角度认识安顺、了解安顺。

2020年以来,安顺市大力推动“旅游 ”模式,加快“旅游 文化”“旅游 农业”“旅游 工业”等多产业融合,更多“旅游 ”的创新尝试,不断激活安顺全域旅游新活力。

临近春节,安顺经开区川渝工业园区内的贵州黄果树中央厨房“黄果树三碗粉”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分拣、装袋、封口、打包,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1月中下旬,由贵州黄果树中央厨房打造的“黄果树三碗粉”已正式生产并上线销售。

“黄果树三碗粉”即(养)着你的胃——羊肉粉,(栓)住你的心——酸汤米粉,(留)住你的人——牛肉粉。通过将羊肉粉、酸汤粉、牛肉粉进行食品包装,将传统小吃潮品化,即使远距离也可品尝新鲜可口的贵州米粉。作为“旅游 特色食品”项目,整合、改造、提升现有主副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资源,通过线下线上销售渠道,把“黄果树三碗粉”预包装食品推广到国内外市场。

“黄果树三碗粉”的顺利投产和销售是安顺市在探索“旅游 农业”“旅游 工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安顺市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食品产业,把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成功打响南山婆、牛来香等名优农特产品品牌,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锦绣计划,带动妇女就业,将布依、苗族蜡染和民族刺绣制作成服饰、包包等手工艺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