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理财需找专业人士

按照西方国家的通行观念,理财要找专业人士。

因为某项国际性调查显示,在未得到专业理财人员指导时,人一生中损失的财富从20%至100%不等。换个角度理解,理财师能帮你增加20%—100%的财富。

国内情况差不多,理财正在民间加速普及。

一项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对理财感兴趣,希望有个好的理财顾问。

另据上海、广州等城市抽样调查,市民大多认为未经专业指导的自发理财方案有很大风险,最好与专业理财人员建立稳定的联系。

这无疑意味着,专业理财正当时。

于是,银行开设“理财中心”,基金公司推出“专家理财”,保险公司和券商亦加紧将旗下代理人或经纪人培训为“理财顾问”,通过投入大量精力,不断创新服务,各家机构在为民众尽心打理资产的同时,帮助一批又一批“菜鸟”走上理财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理财口诀记记牢

不过,随着“理财经理”、“理财专家”满天飞,问题来了。

一方面,一些机构理财师宣传产品时,打出“无风险”口号。但常识告诉我们,任何金融产品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如果信,你就输了。

另一方面,有些“菜鸟”认为机构卖的产品完全可靠,但凡理财师推荐,照单收。殊不知,个别理财师也会“忽略”对合同条款做详细解释,对产品预期收益做详尽说明。倘不清楚此间风险,你很有可能遭致损失。

其实,透过这类情况也可看出,走进某家提供理财服务的机构时,有些人较为盲目。面对坐在跟前的理财师,内心并不确定这位就是自己需要的专业人士。

怎么办?究竟怎样才能选“对”适合自己的机构理财师?

别急,你要做的是记住四条基本要诀。

看教育背景

一位合格理财师的教育背景,起码包括大学学历,并接受过理财规划的训练课程。因此,首先你要了解对方的学历背景及其进修情况,尤其获得过哪项专业认证。

比如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注册金融策划师),就是国际领域最权威的个人理财职业资格之一。

CFP的主要职责,是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理财建议,保证其财务独立和金融安全。你只需将财务规模、生活质量要求、预期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告诉CFP,后者就能制定一套符合个人的方案,通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动产、不动产等各种金融产品组成的投资组合,设计合理的税务规划,满足你的长期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

看从业经验

一位合格的理财师,至少有三年以上个人理财规划相关行业的全职工作经验。这些相关行业包括保险、证券投资,税务、财务等工作。由此,选择理财师时,你应当了解对方从事理财规划的工作经历与背景,以便更好判断对方的从业经验。

看专业能力

理财师应具有依据客户需求,制订并执行任何一个理财规划项目的专业能力。这意味着合格的理财师有能力分析储蓄、投资、保险等多种理财工具,而不是只在单方面有长。如果一位理财师说,他只能负责保险或其他单一项目,说明无法根据你的情况与需求提供全面规划服务。这时,你就得三思了。

看着眼利益

如果你选定一位理财师,意味着对方凡事都应站在你的利益着想,为你提供四项主要服务:

分析——针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及需求进行分析,助其设定理财目标。

对策——提出理财方案,如减少储蓄、增加证券投资或保险保障,以及每月定投等。

资产配置——配合理财方案,为客户就每个理财项目在资产中应占比重,进行合理分配。

产品搭配——针对资产分配,搭配适当产品,如存款、基金、股票、保险、外币等。

03

理财需选择最佳理财师

由此,“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理财师会和你充分沟通,确定理财目标,制定内含资产配置和投资结构的规划报告,以及包括各种理财工具分析的专项投资报告。

如金融市场上的股票、债券、保险、基金、外汇、期货;实物市场上的房地产、金银珠宝、古玩收藏等,使你的资产配置处于一个较优水平。

相反,出于自身利益(如完成业绩)的理财师,会一味推荐所在机构产品,恐缺乏公正,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理财规划服务,甚至不能完成预期目标。

比如,今天机构卖基金,理财师就推荐基金;明天卖保险,就推荐保险。如此“零散”服务,令资产配置缺乏计划,更谈不上合理。

当然,当你去机构选择理财师,也应注重自己主观上的想法。因为你与理财师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信任与了解的基础上。

如果接触理财师时,出于某些原因不喜欢对方,甚至对其专业能力产生怀疑,那么,换一位理财师应该是比较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