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脏手的人

我们都知道,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和“救命钱”。

但自古财帛动人心,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之下,近年来有人将他们的“脏手”伸向了老百姓的这笔“救命钱”!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信息显示:仅仅是2020年一年的时间,在全国医保系统深入开展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和飞行检查中,就处理了违法违规医药机构39万家,追回医保资金223.1亿元。

此外,在对多家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经办大病医疗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督检查中,查出定点医疗机构涉嫌违规金额合计5亿多元。

不得不说这些数据真的是让人触目惊心,要知道这里面的每一分钱都是我们老百姓的“看病钱”和“救命钱”,那些骗医保基金的人可以说真的是趴在我们老百姓的身上吸血啊!

那么到底是谁做出了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骗到这么巨额的资金的呢?

花样百出的医保骗局

其实近年来出现了一条欺诈骗保的灰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中,病人都是“演员”,是医院通过中介招揽过来的。

而医院招揽到“演员”假装病人后,会通过替换药品、虚开理疗项目次数以及挂床住院、虚假手术等多种方式获取报销费用;

此外,医院通过虚假手术所产生的剩余药品以及一次性医疗耗材会重新入库,这也会给他们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因此,在这条产业链中,医院赚到了大头,中介、假患者都捞到了油水,而老百姓的医保基金却在兜兜转转中被骗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过去几年这样的事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

2018年11月,辽宁省沈阳两家民营医院通过雇“病人”虚假住院、伪造病历来骗取医保基金被曝光;

2019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双龙医院收买病人骗取医保基金案等8起案件被曝光;

2020年7月,山西省运城仁爱医院通过挂床住院、虚记医疗服务费用骗取医保基金等5起案件被曝光。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医保局也陆续通报了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北区)等4家医院存在的5起涉嫌欺诈骗保行为。

其中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北区)涉嫌存在包吃包住、免费体检、车接车送、降低入院标准等诱导住院、虚假病历、冒名顶替、过度治疗、不合理用药等现象;

康复医学科有减免患者医疗自付费用、补贴餐费现象;北区所有收治患者均有补贴餐费现象,涉及违规金额212.73万元。

当然,这些年来这条欺诈骗保的灰色产业链之所以能成型,许多医院的管理层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医院内部会频繁发生欺诈骗保的事件,说明许多管理人员已经失职了,最起码管理不当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而更有甚者,有些医院的高层本身就是这些欺诈骗保事件的参与者,这些“大老虎”一直在给这条灰色产业链充当着保护伞的角色!

比如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原院长柴多,其任职期间因患病治疗需注射依那西普药品,但是依那西普药品属于非医疗保险报销药品,且单支价格高。

因此,为了省钱,柴多选择了挂床住院与药品串换。

在住院医生开药时柴多会让他尽可能多开医保报销药,把比例开到最大。

等该次住院开的药费差不多达到2万元,时间上也不允许再挂床的时候,就让住院科的人给他办理出院手续。

而柴多凭借着职务之便参与到这条灰色产业链当中,将等额的医保报销药品和自费药品进行串换,截至2019年3月,其总共使用了自费药品109支,套取医保资金221270元。

此外,还存在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监守自盗、内外勾结的现象。

比如2019年,河南省永城市5名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分别利用更改参保人员信息、办理或者注销正式和临时医保卡的职务便利监守自盗。

他们在短短数月时间内,先后将2011名暂停参保人员的信息修改到指定的医保卡内,伙同4家医保定点药店的老板,盗刷参保人员个人医保账户资金共计173万余元。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蛀虫”的存在,这些年来才慢慢形成了一条欺诈骗保的灰色产业链,才会出现花样百出的骗保现象!

健全监管体系

我们都知道医保基金是我们老百姓的“看病钱”和“救命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前出现一些“蛀虫”花样百出的钻漏洞,频繁骗保的现象无疑让人感到十分痛心,因为他们骗走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老百姓的一种伤害!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建立和强化长效监管机制。

我们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找出那些胆敢欺诈骗保的“蛀虫”;要健全约束机制,让那些蛀虫明白他们做出欺诈骗保的事情后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近年来我国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的力度确实也在不断加强!

比如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必须始终把维护基金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此外,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查处欺诈骗保等问题作出要求,而第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也对持续纠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出部署。

目前,在国家的严厉打击之下,许多钻漏子的违法犯罪分子已经纷纷落网并且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们相信,当国家集中力量开展打击“假病人”“假病情”的恶性欺诈骗保行为之后,必然能够杜绝类似案件再度发生!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