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究竟什么叫奥数?
原本的含义很专一,但是现在广义上已经扩展为只要不是学校里学的内容就都叫奥数。所以已经脱离了奥林匹克数学的本质。真正适合冲击奥林匹克数学最高荣誉的人,全北京也不过百人(高中联赛一等奖那一拨)。但是适合学习现在奥数的,只要课内学的好都适合学(大概占每届学生的10%左右吧,每届10万多人中的1万多人)。
2、学奥数有什么用?
开发思维、培养习惯、锻炼思维、增强自信
现在很多人学奥数都偏离了本应进行奥数学习的初衷,学奥数只是为了升学,但是这个对于孩子的今后发展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升学只是一时的用途,仅是这个用途的话后患无穷。不仅仅着眼于这一点,后续的用途则是无可限量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学习和生活多方面的,不是就做那么几个奥数题。
当你上中学之后发现一个自我感觉特别容易理解的概念,怎么同班的孩子就是理解不了
当你中学记的笔记成为班中所有同学竞相抄袭的对象
当你期末复习时候发现梳理起这学期学习的体系得心应手
当你分析生活中任一件事的时候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个时候你会慢慢体会到,哦,原来这些东西我小学时候都做过,只是当时没印象而已。另外,大家在小学学奥数,周围的同学奥数学都很好,领悟力都很高(尤其是集训队超常班),但是到了中学之后就不一定是这么回事了(早培优才八少素除外),这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能够带领着孩子在中学越学越好。
的
3、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学奥数?
抱有功利性的目标学习奥数,只能让孩子对奥数越来越反感,那些对孩子说“小升初之后你就不用学奥数了”的家长,收起这些话吧,如果孩子根本不想学,您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还不如用这点时间带孩子去爬爬山,出去玩玩,干点孩子喜欢干的事。孩子不在外面被逼着学数学,也许中学后碰到个好老师还能对数学有兴趣,如果现在就逼着学,让孩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就真的难以挽回了。
如果孩子暂时对奥数还不开窍,不用对孩子的目前的成绩抱有太多的希望,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把孩子扔到奥数这个大熔炉中,找个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这一点培训机构比校内好多了),让孩子就跟着这个老师一点一点学,能学到什么地步,能考到什么班型,能获得什么奖项,都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就好,要是孩子真是通过课外学习对数学形成了那么一点兴趣,回家想多做两道题,就给他买本书。要是回家只做作业,也不想多做题,也不用逼他,随他去吧。这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潜移默化的培养,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这不是着急的事(不过有的孩子等待时间较长,高中才开窍也说不准)。
做的
如果孩子对奥数还算有灵性,但是又不想努力。也不用对孩子期待太高了。太多的家长过来问我“感觉自己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努力,怎么能提升成绩?”真不好意思。要是这样的孩子都能每次考试一等奖,那这个一等奖怎么对得起那些又聪明又努力的孩子们?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是我只听说过超常班孩子迎春杯前刷一个月题从去年三等奖变成今年一等奖的,没太听说过之前玩了一个月,到最后迎春杯“蒙”到一等奖的。当然,现在谦虚的家长比较多,一边让孩子在家苦做题,一边四处跟别的家长说我们在外根本不上课外班,一等奖都是蒙的。
4、奥数=挫折教育?
数学中有一个概念是难度系数,大体上就是这次考试的平均分除以总分,得出来的系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考试的难度系数大概是0.9,中考数学的难度系数大概是0.75,高考数学的难度系数大概是0.7。奥数考试的难度系数?北京市最著名的杯赛迎春杯,初赛的难度系数最简单的一年是0.6,复赛的难度系数一般在0.35。
2019年特别补充:虽然杯赛取消,但是往年杯赛真题还是可以找到的。
如果孩子从小参加奥数的比赛,今后再碰上任何的大考,应该都不会有“这张卷子我怎么连一半的题都做不出来”这种感觉了。
所以,孩子在课外学奥数,应该先有这种心理准备,这种学习不同于课内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这么说,只要孩子能过小学奥数这一关,今后的课内学习简直就是阳光大道一路向前。所以,不用给孩子成绩上过高的压力,孩子是哪块料,就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好。
5、什么样的孩子能出成绩?
努力、努力、还是努力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不过除了努力之外,还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拿分”路线。比如我之前二年级尖子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家长也不怎么管,孩子上课就是特别努力的听讲,课间问他都能听懂么?他特别诚实说有一些听不懂的,那我问听不懂的怎么办呢?他说记好笔记,回家再自己琢磨,琢磨不出来的就算了。每次交作业,其他孩子很明显就是自己在家已经对过答案了,而这个孩子就是会多少做多少,一般6道题也就对3、4道。就这样,这个小男孩已经连续两次期末考试考满分了。
的
奥数的课堂,不同于其他的课堂,课上能听懂60%及以上的已经是神人了。能够通过课下学习掌握80%的,就已经肯定够用了,这时候应付一些一般类型的考试就完全没问题了(迎春杯华杯赛一等奖除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