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就是从懵懂无知的孩童,走向看破人世的年老。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人跌跌撞撞,在未知的前路中寻找自己的出路,想要在这人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就自己的人生。

但是,人生之路如此漫长,又有多少人能禁受得住未知的诱惑,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我们吗?有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向走在前面的前辈们讨教经验,因此就出了一句俗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像苏轼临终前告诉儿子的道理一样,人的一生很长但也很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去世时给儿子留下临终之作《庐山烟雨》,山或许还是山,水或许还是水,而你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你。那么苏轼在诗中讲了哪些道理,为什么说注定名垂千古呢?

一、临终绝笔《庐山烟雨》

苏轼的一生,在文学方面,被为人们所称颂,留下的诗作大多数都是具有鉴赏价值的千古名作。文学之路的顺风顺水,但是仕途之路却异常坎坷。年少的苏轼考取功名,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抱负,想要在宋廷中,完成自己的绩效。他心系着百姓,心里想的是如何让北宋更加繁荣。

但是,苏轼的仕途起伏跌宕,数次被贬,空有学识却不能为君主所识,心怀大义却不能实现,满腔的热血最终归于须臾的人生,不知该可悲还是可叹。《庐山烟雨》是苏轼在临终之前写给儿子一首诗。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其中的善不仅仅是善良的意思,更多的是对后辈的告诫以及经验的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人生起起落落,只有在死之前,仿佛人生如同过眼云烟,什么都能够看得透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临终之前,留给小儿子苏过的诗,那该是多么大的智慧呢?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美丽而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这些美景都是值得去观赏的。

诗人老之将至,原本以为无缘再去看庐山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觉得十分可惜。后来,终于经过多番努力,看见了庐山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壮观的潮汐。面对朦胧的烟雨美景和壮观的潮汐,却也觉得没有什么了,一时之间竟想不起来该如何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中只不过觉得,这庐山的烟雨不过是庐山下的一场雨,钱塘江的潮汐也不过是浙江潮水的一次潮汐。这首诗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苏轼临终之前没有对小儿子苏过特别交代什么,只是在临终之前留下来这篇名作。听说小儿子要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这首诗,成为了小儿子一生的箴言。

其实,这首诗,没有上些年纪的人根本不会理解得那么透彻。即便是苏轼送给了小儿子,他也未必能够参透父亲到底要告诉他什么。只有在他经历过挫折,看遍了人生百态之后,或许才能够真正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这首诗的品鉴,真的是要用些心思,虽然表面看似简单,道理却不言其中。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苏轼或许在佛祖那里看透的人生,又或许自己已经成为了自己心中的佛,因此才感悟良久,看淡生死,看淡名誉,看淡苦难,一切都可以用平常心对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庐山的烟雨只是眼前的烟雨

苏轼的一生,都在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比如为了天下百姓不再受苦,又或许希望朝堂能够千古留存,他总是用着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想法,不断让自己前进,让自己的精神更加富足。但是,随着一次次的不断前进,从年少时苦读,认为考取功名就如庐山的烟雨,但是真的考取功名之后,就发现庐山的烟雨不过是庐山的烟雨。

于是苏轼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事物,他希望入朝为官,成为可以改变当时的决定性人物。他多次被贬谪,贬谪之后心中郁闷,悲苦难言,一心的壮志未能实现,年老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过就是庐山的烟雨。

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如同庐山的烟雨,似乎重要的不过是其中的过程,目标达到之后,若是无趣,便会发现,不过就是须臾之间,人生的一切便的也就如同庐山的烟雨,一下不知道心中所想,感慨万千也不过就是这人生的须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走过自己漫长的人生路,在成为风烛老人之后,也就顿悟了,原来人生的一切就如同一场梦一般,自己所追求的事物也如同烟雨易散。没有人的一生会如同月,如同山一样,永远存在。苏轼在年老时,才发现世界万物是永恒的,也不是永恒的。

物是人非,事物不断更替,人生的一切都逃不过这个道理,慢慢发现,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于是心中空寂旷达,看破了人生。庐山还是那个庐山,烟雨却不再是那场烟雨。苏轼想告诉儿子的或许就是这其中的道理。苏轼的人生就如同庐山的一场烟雨,烟雨易逝,庐山依旧,这人生之事,事事无常,儿子你也要明白,物是人非事事休的道理啊。

苏轼想要把自己的一生写进诗中,把自己所有明白的道理都告诉自己的儿子。但是千言万语,最终都化作烟雨,于是就想用时间流逝,万物更替表达自己的一生,告诉儿子,世间万物,犹如过眼云烟,做自己喜欢之事,切莫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苏轼的小儿子苏遁夭折,看破人生

历史上关于苏遁的记载并不多,倒是在苏轼的诗中能看见苏遁的影子。苏遁是苏轼和爱妾王朝云所生,因为苏轼对王朝云的感情十分深厚,这便直接导致了苏轼对苏遁的宠爱。

在苏遁出生三天之后,苏轼便写下了一首《洗儿诗》,诗中所言,别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取功名,前途无量,而我只想让他普普通通,无灾无难的度过一生就好了。比起让孩子考取功名,成为栋梁,苏轼这样的爱,更加让人看得出,苏轼对于苏遁的爱。苏轼一生经历了官场的苦,所以不想自己的儿子再去经历。

可惜的是,苏遁并没有如同诗中所言快乐顺遂地生活下去,不满一岁便夭折了,因此苏轼备受打击,他更加看破人生,觉得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作为父亲,他依旧对其他儿子关爱有加,就比如写这首诗送给小儿子苏过,告诉他们人生的路该如何去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很多人都在问,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不妨读一读苏轼的这首诗,或许你会顿悟,或许你会渐悟,最后所得到的结果,或许和苏轼一样,人生如过眼云烟,一触就散。苏轼在临终之前,留下这首诗,不是想干涉儿子的决定,只不过想告诉儿子,物是人非的道理。

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也能对得起自己的一生。最后,人生真的很短,有些人转眼就会离开。比如父母、爱人、家人等,如果在这转瞬之间我们相遇,那便是缘分,如果有时间,那么就多多陪伴,生而无憾,足矣。